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颖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退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选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全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选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

(1) 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的词语。

之者谁                  ②得之心而之酒也

③六一居士初滁山        ④聊以吾之乐尔

(2)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之”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两狼并驱如故 B. 无案牍劳形 C. 辍耕垄上 D. 水陆草木
(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4) 比较(甲)(乙)两文,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概括。
【考点】
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常用文言虚词; 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亼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曰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全集》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戒。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媵人持沃灌

公卿之后

③莫逾自

年事蹉跎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余从师也            乃记而去 B. 不知口体之奉不人也    其翼垂天之云 C. 王生好学不得其法      濯清涟不妖 D. 昭炯戒                可为师矣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4) 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 困难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ying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

(1)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公将

②彼竭我

初气过锐

④渐就衰竭之

(2) 翻译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此善于用气者也.

(3) 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B. (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 C. (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 D. (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
(4) 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