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①者如彼,而卒莫消②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③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注释]①盈虛:盈,指月圆;虚,指月缺。②消:消失。③造物者:自然界,原意指“天”。

(1)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B.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C.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但是。 D. 而卒莫消也       长:增长。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惟江上清风

A. 何陋有(《陋室铭》) B. 水陆草木花(《爱莲说》) C. 已而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 公与乘(《曹刿论战》)
(3)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如一篇短小的日记,有时间、地点、人物,先叙事,再写景,最后以议论点题。 B. [甲]文苏轼夜深不寐,欲寻人赏月为乐,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一个“遂”字点出了二人趣味相投。 C. [乙]文的“逝者如斯”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 [甲][乙]两文记述的都是作者与友人于月夜沉浸在赤璧美好的景色之中,阐发一些人生体验,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4) 请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 [甲][乙]两文都是苏轼写于贬官黄州时期,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常用文言虚词; 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节选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弗敢也                    ②臣之妻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又何焉时时而 B. 小大狱面刺寡人过者 C. 战皆美于徐公 D. 于齐于是入见威王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 从写法来看,甲、乙两文都对人物运用             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甲文中曹刿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意识到要想以弱胜强,须取信于民;乙文中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5) 结合课文说说齐威王与鲁庄公有什么共同的优点?这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

    却说孔明回到汉中,计点军士,只少赵云、邓芝,心中甚忧;乃令关兴、张苞,各引一军接应。二人正欲起身,忽报赵云、邓芝到来,并不曾折一人一骑;辎重等器,亦无遗失。孔明大喜,亲引诸将出迎。赵云慌忙下马伏地曰:“败军之将,何劳丞相远接?”孔明急扶起,执手而言曰:“是吾不识贤愚,以致如此!各处兵将败损,惟子龙不折一人一骑,何也?”邓芝告曰:“某引兵先行,子龙独自断后,斩将立功,敌人惊怕,因此军资什物,不曾遗弃。”孔明曰:“真将军也!”遂取金五十斤以赠赵云,又取绢一万匹赏云部卒。云辞曰:“三军无尺寸之功,某等俱各有罪;若反受赏,乃丞相赏罚不明也。且请寄库,候今冬赐与诸军未迟。”孔明叹曰:“先帝在日,常称子龙之德,今果如此!”乃倍加钦敬。

(节选自《三国演义》)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已而细柳军”“称善者久”这两句中加下划线“之”的意义用法不相同;“介胄士不拜”“败军将”这两句中加下划线“之”的意义用法相同。

②“成礼去”“执手言”“已之细柳军”这三句中加下划线的“而”意义用法都相同。

③“天子至”“请寄库”两句中加下划线的“且”意思不相同。

④“请军礼见”“将下骑送迎”“遂取金五十斤赠赵云”这三句中加下划线“以”的意义用法各不相同。

(2) 翻译文中画线句。

①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②各处兵将败损,惟子龙不折一人一骑,何也?

(3) 结合(甲)(乙)两文,请分别说说周亚夫和赵云都被称为“真将军”的原因。
(4) 文章详略的处理,可以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请结合(甲)(乙)两文处理详略的方法分析两篇文章的写作意图。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