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7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1) 与“母子视而笑”中的“相”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与人期行,委而去   B. 狼不敢前,眈眈 C. 儿童相见不 D. 形见绌
(2) 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居庙堂高     B. 时人莫许也 C. 孔子云:何陋有      D.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陈太丘与友行               ⑵苔痕上绿   

⑶秦王色挠,长跪而之         ⑷岂五百里哉  

(4) 请写出你学过的初中文言文中与“相委而去”中的“委”意思相同的一个句子来。

(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丝竹”与“案牍”各指什么?

(6) 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元方的父亲是好朋友,他们相约到遥远的地方去;结果陈太丘不守约迟到了,元方的父亲就离去。这件事怨陈太丘。 B.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说院子里满地都是澄澈的水,仔细一看,原来真是水,而且水里面藻、荇交错,相映成趣。 D. 《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说,孔子认为:刘禹锡的房子一点也不简陋,因为刘禹锡道德品质高尚。
(7)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 常用文言虚词; 文言文翻译;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晏子患善恶不分
        齐侯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言进,则善无由入矣。”
                                                                                                                                                                                                                   (《说苑·政理》)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词语。
恢弘志士之气                ②宜付有司其刑赏                               ②为政何患                       ②此言也          

(2) 下面各项加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诚危急存亡秋也             患善恶不分 B.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百僚各得其所宜 C. 一体                           政何患 D. 光先帝遗德                             何察之
(3)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②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言进,则善无由入矣。

(4) 甲文诸葛亮希望后主“             ”(限填6个字),与乙文晏子和孔子的话相一致,但又有区别。

(5) 请引用甲文相关语句,分析乙文为政“善恶不分”会有哪些后果?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出师表》)

【乙】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 . 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选自《汉书》)

【注释】①伯:称霸。②由进:被进用。③安利:享受太平。④昌:人名,指周昌。⑤酂(zàn)侯:指萧何。⑥署行、义、年:登记被举荐者的品行、容貌和年龄。⑦癃(lóng):身体衰弱,病情沉重。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宜付有司论其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在人主不交故也

④世世奉宗庙亡

(2) 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②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内容。

(4) 【乙】文中“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一句中“朕意”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5) 甲乙两文在选用人才上的相同点是: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