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 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金溪民方仲永,世耕 隶:属于 B. 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渐渐 C. 仲永之通悟 通悟:通达聪慧 D. 于材人远矣贤:贤明
(2) 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传一乡秀才观      或以钱币乞 B. 并自为名              文理皆有可观者 C. 舅家见之              贤材人远矣 D. 其诗养父母          或钱币乞之
(3) 下列对文段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临川先生文集》,在历史上有不少名人著书立说,论述有关“神童”的问题,但这个问题论述得比较全面的还是王安石。 B. 方仲永 的才能发展经历了“指物作诗立就”“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三个阶段。 C. 五岁时连书写工具都不认识,但却能写出既有文采又有道理的四句诗,这可 以证明方仲永天资聪明。 D. 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后天的教育,“受之人”是指人的天资。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天的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 的。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常用文言虚词;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课内文言文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B. 当涉猎          但:只,只是 C. 鲁肃过寻阳      及:到,等到 D. 刮目相待       更:更加
(2)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蒙辞军中多务          我酌油知之 B. 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可以师矣 C. 大兄何见事晚乎        学而时习 D. 结友别               自钱孔入,钱不湿
(3)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从“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来劝说吕蒙,现身说法,使其无可推辞。 B. 鲁肃对吕蒙的赞叹并与他“结友而别”,侧面烘托了吕蒙读书学有所成。 C. 本文详写吕蒙学习过程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略写孙权的劝学。 D. 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言简意丰,富于情味。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微颔之       颔:下巴 B. 康肃忿然曰      忿然:气愤的样子 C. 尔安敢吾射   轻:轻视 D. 但手熟       尔:同“耳”,罢了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亦此自矜            自为大有所益 B. 有卖油翁释担立        钱不湿 C. 康肃笑而遣            下车引 D. 取一葫芦置于地        悟前狼假寐
(3)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中的“善射”“当世无双”“以此自矜”表现了陈尧咨的出众才能和狂傲个性。 B. “取”“置”“覆”“酌”等动作一气呵成,表现了卖油翁的神闲气定,成竹在胸。 C. 文章对康肃公和卖油翁的刻画,最精彩之处当属两人的动作和心理描写。 D. 本文记叙简洁生动,情趣盎然,人物形象鲜明,哲理深入人心。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古代诗文阅读。

【甲】

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焰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醉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论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有删减)

【乙】

极星测量

汉以前皆以北辰居天中,故谓之“极星”。自祖亘以机衡考验天极不动处,乃在极星之末犹一度有余。熙宁中,余受诏典领历官,杂考星历,以机衡求极星。初夜在窥管中,少时复出,以此知窥管小,不能容极星游转,乃稍稍展窥管候之。凡历三月,极星方游于窥管之内,常见不隐,然后知天极不动处,远极星犹三度有余。每极星入窥管,别画为一图,图为一圆规,乃画极星于规中。具初夜、中夜、后夜所见各图之,凡为二百余图,极星方常循圆规之内,夜夜不差。

(选自《梦溪笔谈•象数一》卷十七,有删减)

【注】①北辰:北极星。②祖亘:即祖暅(gèng),祖冲之之子。

(1)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药稍(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B. 一板已布字(另自,另外) C. 不沾污(特别) D. 为二百余图(共,总共)
(2) 下列“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则一平板按其面

A. 草火烧 B. 纸帖之 C. 我酌油知之 D. 机衡求极星
(3) 下列对两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毕昇在印刷实践中,观察到活字印刷的便捷,想出常用字和生僻字的不同使用方法,在实践中发现用燔土刻字效果更好。 B. 乙文沈括在观测极星过程中,勤于思考,不断改进观测仪器,使极星观测的位置更精确。 C. 甲文在说明活板前,简述了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版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版印刷术作了铺垫。 D. 甲乙两文中,毕昇与沈括在科技研究方面的相同点表现在善观察、勤思考、多实践。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