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下面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矿、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注释】①枲: xǐ,麻。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如外人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此公欲来,能否    ④麻枲之       

(2) 与“入山之大穴”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 具答之 D. 辍耕之垄上
(3) 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5) (甲)(乙)选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们怎样的生活图景?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常用文言虚词;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晏子治东阿① , 三年,景公召而数(shǔ)②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③于子。”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bēi)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nà),便④事左右⑤,陂池之鱼,入于权宗。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⑥。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yù)焉。”
——节选自刘向:说苑《理政》
【注】①东阿:齐国的阿邑,地名。 ②数:责备 ③诛:责罚 ④内(nà):纳 ⑤便:顺⑥左右:君之宠幸 ⑦便僻:恭敬得很 ⑧强:勉力 ⑨与(yù):参预,干预。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臣请之 (        )          ②托不行(        )
③君反以臣(        )        ④拜,便僻(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A. 积于今六十岁矣 B. 苛政猛于虎也 C. 管夷吾举于士 D. 万钟于我何加焉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当 此 之 时 饥 者 过 半 矣 君 乃 反 迎 而 贺。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景公迎而贺之曰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 简要说说晏子前后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留给人们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文言文阅读 ,回答相关问题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无敢:不要。②筹策:计策。③子房:张良的字。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③ 羽仁而人(   )        ②皆当行(   )③不粮道(   )                ④之以为饵(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能用之

A. 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B. 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C. 渔人甚异(《桃花源记》) D. 予尝求古仁人心(《岳阳楼记》)
(3)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 陛 下 使 人 攻 城 略 地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5) 试根据选文概括刘邦取得天下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义田记》,完成第后面的题。
      范文正公 , 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 , 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 , 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 , 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②负郭:靠近城郭。负,背倚。③常稔[rěn ]之田:常熟之田,良田。稔,庄稼成熟。④缣[jiān ]:细密之绢。⑤千:一千钱为一贯。⑥斛[hú ]:古代量器,以十斗为一斛。⑦沛然:充裕的样子。⑧屏:指罢官或离职。⑨参大政:指导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⑩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平生施与  (           )      ②食    (            )   ③有志于是矣(           )      ④参大政(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既而西帅②及 B. 其所入②衾拥覆 C. 终其志②择其善者从之 D. ①此大较也②常蹲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 虽 位 充 禄 厚 而 贫 终 其 身。

(4) 翻译句子。
①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5) 本文是钱公辅为范仲淹立的碑,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