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甚,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已。”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②繇(yóo):徭役。③赋:税。④问:问罪,责难。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
②每旦徒行人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

【考点】
文言文翻译;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_,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_______________。

(1) 依据课文内容默写横线上内容。

舜发于畎亩之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下列划线的词语翻译不正确的几项是(    ) A. 于畎亩之中(被选拔) B. 管夷吾举于(狱官) C. 必先其心志(使……痛苦) D. 其所不能(益处) E.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 F.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明白)
(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必先苦其心/便扶向路,处处 B. 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 C. 于畎亩之中/征于色于声而后喻 D. 过/……外患者,国
(4) 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然后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B. 第一段开头连用六个事例,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 C.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5) 翻译下面句子。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

    【乙】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之下流也。从溪北蹑冈西上,二里,有马鬣在左冈之上,为阮尚宾之墓。从其后西二里,蹑峻凌崖。其崖高穹溪上,与对崖骈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游大理日记》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波色明      

②柔梢风      

③与对崖突如门      

④有峰东而下      

(2) 翻译句子:

①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②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3) “此地适与余近”中的“近”字言浅而意深,请你细读原文,说说它的内涵。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解释句中加下划线词。

①故不为苟得也                     

②故患有所不也                   

为身死而不受                   

④是亦不可以乎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 本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