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①牺牲玉帛,弗敢也()         ②公将之()
③虽千里不敢也()                  ④今日也()

(2)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A.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    小信未孚,神弗福 B. 以君为长 , 故不错意也     肉食鄙,未能远谋 C. 衣食所 , 弗敢专也      能辨我是雄雌 D. 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庭中
(3) 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此庸夫/之怒也 B.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 臣未/尝闻也 D. 下视/其辙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考点】
常用文言虚词;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一词多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韩侂胄②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③。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④之日也。侂胄专僭⑤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⑥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⑦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⑧,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大臣。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 下列句中的“以”与“许以掖垣”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扶苏以数谏故 B. 策之不以其道 C. 何不试之以足 D. 可以一战
(2)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B. 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 / 怏怏成疾”。 C. “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 “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万里为之记 属     ②忽族子自外 
呼纸书曰       ④侂胄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也。”
②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邯郸大梁     

②愿王之      

③而谗言先     

④后太子质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A. 温故知新(《论语》) B. 剑不行(《刻舟求剑》) C. 拔山倒树来(《幼时记趣》) D. 时习之(《论语》)
(3)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而 议 臣 者 过 于 三 人 矣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