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娄)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尝与李昭德偕行,师德素丰硕不能遽步昭德迟之,恚曰:“为田舍子所留!”师德笑曰:“吾不田舍,复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娄师德传》)
        【注释】①忤,wǔ,不顺从、触犯。②丰硕,肥胖。③遽,jù,急。④田舍子,即乡巴佬。⑤逮,及。

(1) 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用“/”在句中划两处。
师 德 素 丰 硕 不 能 遽 步 昭 德 迟 之

(2) 解释下面加线字解释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挤令外使               广故言以亡 (《陈涉世家》)    B. 师德荐                   委而去      (《孟子二章》) C. 容色                   渔人,乃大惊 (《桃花源记》) D. 知人矣                   宜开张圣听 (《五柳先生传》)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4) 文章选自《娄师德传》,却花了不少笔墨写狄仁杰的事,有何作用?

【考点】
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一词多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吴敬梓传

    吴征君敬梓,字敏轩,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也。世望族,今群从兄弟数十人,征君尤称于世。康熙末年,父病故,兄弟参商 , 宗族诟谇 , 其妻不忍欺凌,饮恨而亡。征君性闲逸自恣,所施予多以意气出之,不择其人,家故稍稍落。

    雍正三年,乡试又不成,遂恶八股取士之法。乾隆间,赵公国麟以博学鸿词荐之,朝夕造请,坚以疾笃辞。或咎之,曰:“吾既生值明盛,即出,其有补斯世耶?否耶?徒持词赋博一官,虽若枚马 , 曷足贵耶?”卒弗就,去居江宁。江宁雨花台,明所建先贤祠在焉,岁久圮矣。征君与同志议,复其旧,资弗继,则鬻全椒老屋独成之,故愈益穷。先世门生故吏尝所施予然不以屑意。向者贵公子也,冬夕无御寒具。曳敝裘翘首行吟,以为常,谓之暖足,其风趣如此。世所传《儒林外史》征君著也,雕画物态如大禹之铸九鼎,神奸无遁形,虽稗官家言,或亦通人所不知耶。

(顾云《盋山志》有删改)

(乙)雨

[清代] 吴敬梓

轻暖卷帘衣,孤亭暮雨微。落红辞密树,新绿满遥扉。

阶下苔痕长,梁间燕子归。西窗灯影暗,枯坐欲忘机。

【注释】①参(shēn)商:参和商两颗星宿不能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比喻彼此对立,不和睦。②谇(suì):责骂。③博学鸿词:科举考试制科之一种。④枚马:指枚乘和司马相如。枚乘因文学征为官,司马相如因《子虚赋》成为天子宠臣。⑤鬻(yù):卖。⑥此诗写于雍正三年。

(1) 结合文意,选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①饮恨而

A.国恒     B.生死存     C.河曲智叟以应

持词赋博一官(

A免冠跣     B.劳无益 C.以有先生也

③故愈穷(

A曾其所不能     B.慕圣贤之道 C.自以为大有所

(2)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先 世 门 生 故 吏 尝 所 施 予 然 不 以 屑 意

(3) 结合上下文,谈谈加点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则鬻全椒老屋成之,故愈益穷。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曳敝裘翘首行吟,以为常,谓之暖足,其风趣如此。

(5) 有人说,(乙)诗表现了诗人凄凉的心境;也有人说,(乙)诗描绘了明丽的春景,心境不可能是凄凉的。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甲)文(乙)诗回答。
(6) 《儒林外史》的写成和吴敬梓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请结合(甲)文和《儒林外史》加以分析。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文言文阅读,回答1-5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影/布石上                B. 无/丝竹之乱耳 C. 盖竹/柏影也       D. 余/因得遍观群书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隶而者(随从)                B. 余强饮三大而别(白酒) C. 乃记而去(代词,指这里的情景)  D. 其境过清(因为)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段用“青树翠蔓”,写潭四周树木的色彩,“青”“翠”都有“绿”的意思,有重复啰嗦之嫌。 B. 选文第③段巧妙设喻,写了小石潭源头远、岸势曲折的特点。 C. 选文第④段描绘了小石潭寂静寥落的环境,是作者对环境凄凉的感受,也是其遭贬后忧伤心情的流露。 D. 选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 选文第②段写了什么?请结合本段内容分析它们的特点。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