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活板》,完成后面的题。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 填空。
①《岳阳楼记》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中“具”通“俱”,是“全、皆”的意思,《核舟记》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一句中“具”是“具备、具有”的意思,文中“则第二板已具”中“具”的意思是:                 
②《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一句中“为”是“被”的意思,《小石潭记》中“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中“为”是“成为”的意思,文中“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中“为”的意思是: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奇字素无备者。

(3) 本文内容简明,条理清晰。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第②空用原文回答,其它空用自己的话回答。每空不超过4个字)
文章第②段,首先介绍活板的  ①              方法;其次介绍制版和印刷的方法,并且说明了印数越多越能体现的优点是  ②                ;然后,介绍了贮字的方法;最后与木制字模作比较,介绍 ③                的优点。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文言文翻译;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

绍兴末,以石岸倾毁 , 诏有司修治。乾道九年,复修筑庙子湾一带石岩。息是屡命有司修葺。淳熙元年,江堤再决。嘉熙二年复决。守赵与权乃于近江处所,先筑土塘,于内更石搪,水复(选自《读史方舆纪要》)其故。嘉定十年,江潮大溢 , 复修治之。

钱塘江海塘修建概况

时间

修建举要。

唐开元元年

《新唐书·地理志》:“杭州余杭郡,……盐官有捍海塘堤,长124里,开元元年重筑。”

五代梁开平四年

钱武肃王(钱镠)发明竹笼填石筑塘和混柱固塘之法。《十国春秋》:“以大竹破之为笼,长数十丈,中实以巨石……”

宋大中祥符七年至景佑三年

沿用钱氏旧法修建,或以薪土相间压叠成塘。

元泰定四年

在竹笼石援基础上创筑了石囤木柜塘。

明成化十三年

改建海盐县石塘,称“杨公塘”,后于弘治元年、弘治十二年两次改筑,发展成为高质量“样塘”。

明万历四年

筑海盐县五纵五横大塘4余里,称“鱼鳞大石塘”,后又续建7里。

清代

在浙江修旧和新建土、石海塘1545里,其中浙西沿海114次,浙东69次,浙西修建石塘368里。

1950年至1989年

杭州段沿江两岸筑围堤347公里,围海涂64亩。以国代坝、治江国涂,是治理钱塘江潮的一项创举。

1997年至今

杭州市实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钱塘江标准海塘建设,建成高标准海塘数百公里。如今,涌潮凶险的钱塘江下游两岸,崭新坚固的大堤巍然屹立,为美丽的杭城增添了一道“水上长城”。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1) 阅读材料丙,指出加点的词语突出了钱塘江水患的哪些特点。
(2) 如果要制作反映钱江两岸人民抗潮历史的展板,你会用哪两个短语作主标题以体现抗潮精神?请结合丙、丁两则材料说明理由。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1-3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潭中鱼百许头(     )(2)以其境过     )(3)不可久(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 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 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