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
绍兴末,以石岸倾毁 , 诏有司修治。乾道九年,复修筑庙子湾一带石岩。息是屡命有司修葺。淳熙元年,江堤再决。嘉熙二年复决。守赵与权乃于近江处所,先筑土塘,于内更石搪,水复(选自《读史方舆纪要》)其故。嘉定十年,江潮大溢 , 复修治之。
丁
钱塘江海塘修建概况
时间 |
修建举要。 |
唐开元元年 |
《新唐书·地理志》:“杭州余杭郡,……盐官有捍海塘堤,长124里,开元元年重筑。” |
五代梁开平四年 |
钱武肃王(钱镠)发明竹笼填石筑塘和混柱固塘之法。《十国春秋》:“以大竹破之为笼,长数十丈,中实以巨石……” |
宋大中祥符七年至景佑三年 |
沿用钱氏旧法修建,或以薪土相间压叠成塘。 |
元泰定四年 |
在竹笼石援基础上创筑了石囤木柜塘。 |
明成化十三年 |
改建海盐县石塘,称“杨公塘”,后于弘治元年、弘治十二年两次改筑,发展成为高质量“样塘”。 |
明万历四年 |
筑海盐县五纵五横大塘4余里,称“鱼鳞大石塘”,后又续建7里。 |
清代 |
在浙江修旧和新建土、石海塘1545里,其中浙西沿海114次,浙东69次,浙西修建石塘368里。 |
1950年至1989年 |
杭州段沿江两岸筑围堤347公里,围海涂64亩。以国代坝、治江国涂,是治理钱塘江潮的一项创举。 |
1997年至今 |
杭州市实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钱塘江标准海塘建设,建成高标准海塘数百公里。如今,涌潮凶险的钱塘江下游两岸,崭新坚固的大堤巍然屹立,为美丽的杭城增添了一道“水上长城”。 |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