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母亲的目光    
                                                                                                                                   小 乔
        ①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膊,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②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的目光里熟睡的吧?然而快乐的童年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觉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③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④“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⑤“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⑥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着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⑦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⑧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⑨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⑩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象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眼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所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⑪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1) 第⑦段画线部分前后两句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2) 品味第⑧段文字,回答问题。
这段把母亲比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母亲目光的                                

(3) 最后一段,“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 作者是在做了母亲之后才体悟到当年母亲目光中的爱抚和温暖的。而当她懂得了母爱的时候,她却永远失去了母亲。这就是生活。所以作者感喟:“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简要谈谈。

【考点】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带厨房的书店

佟雨航

埃里克原是一名厨师,因为手臂意外受伤留下残疾,不得不放弃喜欢的职业。他在伦敦的一条街上开了一家专卖烹饪书籍的书店,可开业后顾客寥寥无几,生意冷清至极,没开半年便濒临倒闭。

一天,埃里克正在书店里想着对策,突然听到一位顾客对她的同伴说:“他们宣传,这里的每一本书都能把人带入美食殿堂,只要按谱做菜,就可以成为‘烹饪高手’……如果真是这样,那厨师还用学吗?我不相信书中的菜谱都是真的。”

听了顾客的话,埃里克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书店里开设一个“检验厨房”,聘请一名“驻店大厨”,当着顾客的面,按照顾客感兴趣的菜谱,做出一盘菜,供顾客亲自品尝,以检验所卖书籍中记载的菜谱是否好用。

自从推出“检验厨房”后,光临书店的顾客猛地多了起来。顾客选好一本烹饪书籍,从中任意挑选出一款菜谱,然后“驻店大厨”就会按照这款菜谱烹饪出一道菜。顾客如果品尝后觉得味道还不错,就会买下这本烹饪书籍带走。此举不但给摆在书架上的图书带来了生机,还受到了顾客的一致好评。如今,埃里克的“烹饪”书店美名远扬,成了伦敦一道别致的风景线。许多人都会慕名前来,浏览美食书籍,品尝美味饭菜,然后再买些书籍带走。

(选自《家教世界》,有删改)

(1) 埃里克的“烹饪”书店由濒临倒闭到美名远扬,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 读了文章后,你一定会为埃里克的成功叫好,这也会引起你的思索。请联系下面任意一则或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50字)

材料一 任何成功首先来源于独特的创意。创意就是成功的起点和基础。创意给你启动一条成功之路,所以叫“创意启动”。——摘自陈放《创意闪电》

材料二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培根

现代文阅读 困难
2. 阅读林清玄的《小鱼与波浪》(有删改)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一条小鱼浮出水面看蓝天,偶然间遇到了波浪。
        ②小鱼便与波浪在海面上游戏,随着波浪上下起伏、汹涌前进。
        ③小鱼在波浪里兴奋得大叫:“你每天都过着这么刺激的生活吗?简直太棒了。”
        ④波浪说:“岂止是每天过这样刺激的生活,几乎每一刻都这么刺激呀!还有更刺激的,要有潮汐变化,或者狂风暴雨,那才真是兴奋得心脏都会跳出来!”
        ⑤小鱼说:“真希望我也每天随着风雨、潮汐流动,不知道有多么好!”在波浪中游戏的小鱼,很快就累了,他说:“波浪,我想到海底安静安静,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呢?”
        ⑥波浪还没回答,就被一个大浪冲到很远的地方,小鱼只好自己潜入海底,休息去了。
        ⑦小鱼每天都上来和波浪游戏,每次都邀请波浪到海底去,但波浪总是没有回答,就被冲走了。
        ⑧这一天,小鱼下定决心要问明原因,他问波浪说:“我要到海底安静安静,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呢?”问完话,小鱼就紧紧牵着波浪的裙子,被冲到很远的地方。
        ⑨波浪无奈地说:“我也很想到海底安静一下,可是不行呀!波浪只能活在海面上浅浅的地方,进了海底就死了。而且,我们波浪是不自由的,被后面的浪着前进。一起风,跑得快累死了;潮汐一变,又被得全身发颤。真希望我能变成小鱼,潜入深深的海底,休息休息……”
        ⑩波浪还没说完,突然被一个大浪打到几丈高,小鱼吓得一溜烟钻进平静无波的海底。
        ⑪小鱼心里想着。“像波浪这样生活,实在太可怜了,连一刻也不能安静,又不能自主。还是做一条小鱼比较好呀!”

(1) 第⑨段中划线的“推”和“拖”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请分析。

(2) 从全文看,为什么“还是做一条小鱼比较好”?

(3) 本文是一篇内涵深厚的寓言,说的是人生道理,请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学习和娱乐。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西方“快乐教育”的背后
①“中国学生真是太苦了!”李女士是我中学同学,在一线城市打拼,过了30岁才结婚,35岁时收入地位稳定了,要了孩子。和中国大多数家长一样,她很心疼孩子,每当看到孩子写作业到很晚,总在同学QQ群鄙视中国教育“毫无人性”,把分数看得很重;羡慕西方的教育,注重孩子兴趣培养,课业负担少,轻松快乐。
②于是,她移民到英国了。初到英国,李女士总爱晒孩子上学的情况,课程科目多种多样。上午9点上课,下午4点半就放学。如果家长没时间接孩子,可以留在学校参加各种兴趣班。回家以后,作业负担很小,几乎全是阅读。更让李女士高兴的是,学校对学生管理宽松,以鼓励为主,所以,孩子轻松了,笑容也多了。我们都暗暗妒忌了,只恨自己挣钱少,没有能力移民。
③有次她回国探亲,我们坐在一起吃饭,问起她孩子在英国情况。她苦笑了一下,慢慢说出她的苦衷。刚到英国时,她觉得孩子没有学习负担了,轻松快乐,自己也很欣慰,但是她慢慢觉得不对头了。首先,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下降,这点她倒能帮孩子补一下。可是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凭兴趣出发了,习惯了鼓励表扬,对自己学习上的弱点、缺点也不太重视了,也不如在国内勤奋了。
④等李女士再回到英国,她就把孩子转到了私立学校,每年学费至少2万英镑(18万人民币)。李女士的宝贝儿子上了英国私立小学,她也再也听不到老师的表扬了,而是直接说出孩子不足,孩子再也不愉快了,感到了和在中国同样的压力。原来,英国的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截然不同,有些课程设置要求和配套很高,作业量很大,要求严,很多家长也很在乎小孩成绩。
⑤现在,李女士儿子如愿上了私立中学,学校规定GCSE考试中拿到6个A才能进入下阶段学习,否则就要转学。她再也不吐槽中国教育了,偶尔私下发出一声感慨,中国目前的教育还是公平的。英国中学教育系统有两类学校,一类是政府拨款的公立学校,一类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天壤之别,与公立学校自由散漫相比,私立精英学校管理严格、学业压力巨大,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当然最后学生的人生命运和前途也不一样。英国的伊顿公学等5所私立学校学生考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人数,相当于1800所公立学校考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总数。
⑥英国社会80%的要职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1/3的国会众议院议员、半数的高级医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来自仅仅容纳英国7%人口的私立学校。而公立学校则是为了穷人和移民孩子准备的教育机构。在这里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知识,不要求学生有多么严谨,而是提倡快乐学习。
⑦在英国,更少的学习时间、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也意味着一个孩子想要成才,就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更多金钱投入,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平民的孩子永远是平民。
⑧相对于中国而言,美国的大学入学则是以推荐为主。在美国,你想读名校,要么家庭有深厚的背景,要么就去上私立中学。2016年全美高中排行榜第19名、加州第1名的惠特尼中学,这些精英的孩子,压力也不比中国压力小,该校流传着一个数字——4。即“4小时睡眠、4杯咖啡、GPA4.0”——要想获得满分为4分的成绩,每天只睡4个小时,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
⑨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表面上是方法的不同,其实质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只要有个好分数,就可以上名校,改变命运。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文 世界华人周刊1 2017-10-19 21:22:36 有删节)
(1) 读本文第③段,指出李女士的苦衷是什么。
(2) 读第⑧段,指出你对惠特尼中学流传的数字“4”的理解。
(3) 读完全文,请写出西方“快乐教育”背后的实质。
(4) 读完全文,谈谈你对学习辛苦的认识。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