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出卷网首页
1. 对图中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冰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考点】
熔化与熔化现象; 液化及液化现象; 凝华及凝华现象;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普通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换一批
1.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如图所示四个实例中,与“晶莹的露”形成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
树叶上的“霜降”
B.
冰雪“消融”
C.
黄山的“雾凇”
D.
山间的“云海”
单选题
容易
2. 2020 年 12 月 17 日 1 时 59 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带着 1731 克月壤样本安全着陆。降落时,表面最高温度达到上万摄氏度。为了保护返回器内月壤样本不被高温破坏,制作返回器“防护服”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是( )
A.
受热易凝华
B.
受热易凝固
C.
受热易液化
D.
受热易熔化
单选题
容易
3. 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
A.
白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糖不见了
B.
将纸点燃一会儿就化成了灰
C.
将食盐放入汤中,过一会儿盐不见了
D.
将一块冰放在热水中,一会儿冰不见了
单选题
容易
1. 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特点的是( )
A.
春天,冰雪熔化成溪水
B.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
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
D.
冬天,屋檐上挂着冰柱
单选题
普通
2. 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③深秋,树上的白霜 ④初春,冰雪消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单选题
普通
3. 下面是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夏日走进空调房内,眼镜上出现一层雾
B.
严冬的早晨,窗户内玻璃出现了一层霜
C.
晶体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在上升
D.
水烧开,壶嘴出口出现一团团水蒸气
单选题
普通
1. 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随着温度的降低,
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或变成了小冰晶
, 这就形成了云。当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
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
, 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请依次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
、
。
填空题
普通
2. 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
现象。在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瓶内水的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填空题
普通
3. 夏天,当我们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冻肉放在案板上,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冻肉表面结出一层“白粉”,这层“白粉”实际是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冻肉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冰箱需要定期除霜,除霜时将冰箱断电,冰箱门打开,霜变成水后用干布蘸干,“霜变成水”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填空题
普通
1. 科学家在认识物质时,发现物质具有很多特性,并归纳成相应的科学概念。请回答下列小题
(1)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下列有关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
物体的质量与形状、状态无关
C.
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克
D.
1kg钢材比1kg木材所含的物质多
(2)
在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文字、公式和图像三个维度来表述概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科学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公式ρ=m/v,说明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B.
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可以用如图表示
C.
水的密度的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
3
千克
D.
密度是物质特性,一般可以通过测量密度鉴别不同物质
(3)
当温度等条件改变时,物质往往会发生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初春,万物复苏、冰雪消融,此过程需要吸热
B.
夏天,将水放入冰箱制成冰棍,这是液化现象
C.
秋天,花草上出现晶莹的露珠,此过程需要吸热
D.
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多选题
普通
2. 请填写下列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
露的形成:
,
(2)
冰变成水:
,
(3)
霜的形成:
,
(4)
铁水变铁块:
,
(5)
雾的形成:
,
(6)
碘变成碘蒸气:
,
填空题
普通
3. 请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
露的形成:
,
。
(2)
冰变成水:
,
。
(3)
霜的形成:
,
。
(4)
铁水变铁块:
,
。
(5)
雾的形成:
,
。
(6)
碘变成碘蒸汽:
,
。
填空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