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无从书以观(

其欣悦(

③同舍生皆绮绣(

④右备容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益慕圣贤道       马千里者。 B. 或遇叱咄         安陵君许寡人 C. 衾拥覆         故不山溪之险。 D. 足肤皲裂不知     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4) 《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写自己求学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文言文翻译; 通假字; 一词多义;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乙)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公输》)

(1) 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已持臣守之器(通“御”,抵御) B. 不求闻达于诸侯(听说达到) C. 后值倾覆(失败) D. 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力)
(2) 下列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 B. 先帝不臣卑鄙             咨臣当世之事 C.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杀臣,不能绝也 D. 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②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4) (甲)文中诸葛亮自述刘备来访可用成语形容。(甲)(乙)两文中刘备与墨子都达到了各自的目的,其成功原因是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文言选文,完成下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心,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三章》)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异二者之为 或:或许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如果没有 C. 丈夫之也 冠:行冠礼 D. 戒之曰 戒:谨慎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行天下大道 B. 处江湖之远则忧君 真无马邪 C.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宫室之美为之 D. 顺为正者 其境过清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A. 他必须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B. 大概一定会说“天下人忧虑在前面,后面的天下人才快乐”吧。 C. 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D. 他必须说“天下人忧虑在前面,后面的天下人才快乐”吧。
(4) 下列内容属于两文共同点的一项是 (       ) A. 政治理想 B. “破立”论证 C. 类比说理 D. “仁义”之道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华隆好弋猎。畜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隆后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嗥吠,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际,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弋:射。②咋:咬。③闷绝:窒息。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选自《孟子》,《孟子》是一部由孟子编著,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 B. 乙文中下划线的句子应该断句为:犬遂咋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C. 甲文中运用生活中的事物“鱼、熊掌”,进行类比说理,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 D. “华隆弋猎”与“知之者不如之者”,加点字的用法与意义相同。
(2) 请将以下表格补充完整。

字词

出处

方法

释义

不用也

查字典法:①背,扛;②为什么,怎么;③什么;④多么。

(填序号)

二日

课内迁移法:去后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3)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4)  乙文中的犬可否称为“义犬”?请结合两文内容简明说明理由。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