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榴莲

    ①榴莲,是热带一种非常奇特的水果。

    ②榴莲浑身上下长满了扎人的尖刺,它像性格泼辣的妇女,只看一眼,便不想去动它,偏它又散发出一种浓烈已极的香味来引诱你,呼唤你 , 于是,你会不由自主的向它走近、走近。用撬子战战兢兢在撬开它,躺在坚实果壳里的,是带核的果肉。果肉极香,香味如蛇,绕喉而下,整个人,都被这一股香熏得有点恍恍惚惚的。

    ③选购榴莲,是一门不易掌握的“学问”。根据此中行家指出:要买上好榴莲,要诀有二:一是嗅、二是听。把榴莲捧在手里,将鼻子凑近榴莲,闭上眼睛,全神贯注地,嗅!如果有一缕强烈的香味好像出弦弓箭一样的射入鼻腔内,那么,这榴莲的果肉,必然令人满意。有些榴莲,味道虽好,但是,核很大很大,果肉极薄,不耐咀嚼,亦不能算是上品。所以,嗅了以后,还要听。将香喷喷的榴莲高举至耳朵旁,以手用力摇一摇,如果有细微的响声发出来,表示肉厚核薄,上品也。如果响声太大,便明明白白告诉你,这榴莲核极大,不中吃,倘若嗅时无香而摇时又无声,那么,这榴莲,多半是半生不熟的,千万别买。知易行难,这两个要诀听起来好似很容易,然而,要在香味弥漫的市场里嗅出个别榴莲的味儿、要在闹声喧天的市集里静听个别榴莲的响声,真是谈何容易呀!

(1) 第②自然段中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妙处?

(2) 第③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考点】
说明文语言分析; 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现代文阅读

基因武器究竟有多可怕

    ①相化学武器与核武器,生物武器具有更强的隐蔽性、欺骗性、易扩    散性和长远危害性等特征,而且生物侵害未必体现在战争中。

    ②生物武器是依靠生物战剂作文杀伤力的一种武器,生物战剂的种类有传播病毒、致人死命的细菌。病毒、真菌、毒素等,基因武器是生物战剂的第三代武器,也叫遗传工程武器或DNA武器。它运用先进的遗传工程这一新技术,用类似工程设计的办法,按人们的需要通过基因重组,在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来不会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接入致病基因而制造成生物武器。

    ③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可实现人工设计与合成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生物或病毒,它能改变非致病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产生具有显著抗药性的致病菌,利用人种生化特征上的差异,使这种致病菌只对特定遗传特征的人们产生致病作用,从而有选择地消灭敌方有生力量。生物武器具有很强的隐匿性、欺骗性、传播性和巨大的杀伤力。

    ④人类绘制出基因草图以后,制造基因武器就成为一些战争狂人追求的梦想。美国有人计算过,花5000万美元建一个基因武器库,其杀伤力远远超过花费50亿美元建起来的核武器库。一旦有了基因武器,使用者不用兴师动众,只要将经过遗传工程改造的病菌投入他国领土,让细菌自然扩散、繁殖、传播,就可在短时间内使敌国的人、畜患上一种无法治疗的疾病,从而在战场上失去战斗力。

    ⑤英格兰布拉德福大学教授马尔克姆丹在《生物技术武器与人类》一书中写道:只要用多个罐子把100 千克炭疽芽孢散播在一个大城市,300多万的城市居民就会很快染病毙命。某国曾利用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催化作用,把一种病毒的DNA分离出来,再与另一种病毒的DNA相结合,拼接成一种具有剧毒的“热毒素”基因战剂,用其万分之一毫克就能毒死100只猫;只要区区20克,就足以使全球人类死于一旦。

(1) 第②自然段在介绍基因武器时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 第④⑤自然段中三处用了“只要……就”的关联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说不尽的水之一

——水的用处知多少

陈仁政

水是水生动物的“寒冬救星”

南北两极四季严寒,中高纬度地区的冬季严寒,那么气温0℃以下时,水生动物为何没被冻死呢?答案不复杂:冰为它们盖上了一层“温暖的棉被”。“棉被”的奥秘,就在“4℃的水密度最大”和“冰的密度比水小”之中。

原来,每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淡水表面就会结成0℃的冰。海水的平均结冰温度大约是一2℃。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海水如何咸、苦、涩,一旦结成冰,就成为(固态的)淡水了。正因为如此,北极圈内的居民都把就地取材的冰融化之后的淡水作为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密度比水小的冰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入水底。冰浮在水面的作用,就是充当水生生物的“棉被”——冰和水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冰的存在减缓了下层水变冷的速度。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4℃的水不是密度最大”和“冰的密度比水大”,当气温降到0℃以下并持续很长时间,那么水表面结的冰就会下沉到底,最下层的水就上浮,如此循环,全部的水也就依次结冰,水生动物将和寒冷的冰冻在一起!

事实上,虽然南北两极的严寒让海水结上了一层厚冰,看上去“千里冰封”,但是厚冰之下依然是不会结冰的海水,各种水生生物在海水中“万类‘寒’天竞自由”!冬天冰封江河湖海的时候,水生动物依然“鱼翔浅底”——那里有4℃或者比4℃更高的水,照旧“春意盎然”!

水是廉价的“药”

从捷克“水专家”文森特·普雷斯尼茨创始的、20世纪70年代盛行于日本但有争议的饮水疗法,到迄今依然风行的“早上多喝水,一天都清爽”的习惯,人们都把水看成“万能药”。

当然,水并非“万能药”。但是,水的确有某些类似药物的疗效。例如,喝淡盐水散热,防治中暑。又如,             。更值得一提的是,水可以治疗普通感冒。对于体温不超过38.5℃,仅有轻微症状的普通感冒,无需药物治疗,只需大量喝温白开水。当然,要不断监测体温变化,如果大多数时间低于38.5℃,就继续大量喝,仅需一周就会康复;如果大多数时间高于38.5℃,就必须去医院

(选自2021年2月02B《百科知识》。有删减)

(1) 简要概括:在四季严寒的南北两极,水生动物“温暖的棉被”形成的原因、过程。
(2) “千里冰封”出自毛泽东《》一词,请你分析其在句中的作用。
(3) 请你选择其中一题作答。

①调动相关生活体验,在“又如”后面,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水的确有某些类似药物

的疗效”。

②简答末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不能去掉的原因。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