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走近古代文化名人”主题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应任务。
【材料一】
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之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有名与字意思相近的,如诸葛瞻,字思远;还有以反义相对取字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按照古代称谓礼仪,自称时称"名",称别人时称"字",是基本的礼貌。在人际交往中,对平辈或尊辈只能称字,不能称名,提到对方或别人时指名道姓、直呼其名,会被认为是一种不敬和冒犯的行为。
【材料二】
蒲松龄,清朝文学家。他有一副自勉联对我们有很深的教育意义。上联的典故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瓶,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下联的典故出自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救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材料三】
从古至今,书斋一直就是读书人的精神家因,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自己书斋的命名,正式命名为书斋,起源于北宋。“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蒲松龄在他居住的地方附近设一茶棚,凡是进来的人一律不收银子,他捧上一壶茶坐下来和客人闲谈,专门问一些奇闻异事,蒲松龄的“聊斋”便由此而生。然后,蒲松龄就把听来的这些事情经过自己的加工润色后记录下来。
【材料四】
家训是指家长在立身、处事、为学等方面对子孙的教诲。家书是家训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