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②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潘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趋:奔赴。④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1) 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划线的词。

身厚币以招贤者

②孤之

(2) 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

(3) 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叹古人智慧在典籍中闪耀。走进诗文世界,感受先贤言辞中的语文之光。

【甲】

书生柳青倚松而读。友人子期过其庐,见案牍蒙尘,砚池枯涸,乃抚掌叹曰:“君终日执卷,岂不见庭梧乎?”青____A____曰:“愿闻∙其详。”“梧之初生细若簪茎园丁斫其侧枝断其赘芽。及三岁,已亭亭如翠盖。”子期折竹为杖,点画于地,“今君读书,犹梧之未剪也。若不勤加修斫,安得凌云之势?”青默然良久,遂振衣而起,涤砚添香,灯火彻夜未熄。

【乙】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上 B ____ 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

【丙】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注释】①陈:陈述。②秦王: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称帝前被封为秦王。③上:这里指唐太宗李世民。④中外:宫内、宫外的故人。⑤恃:依仗。⑥私:偏爱、偏袒。

(1) 【析·字词】

运用表格提供的方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

方法及例子

释义

其详

成语联想法:喜闻∙乐见

庞相寿贪污解任

查阅词典法:①介词,因,由于;②乘,搭;③犯……罪;④正,恰好

 (填序号)

赐帛

课内迁移法:康肃笑而∙之(出自《卖油翁 》)

不妨权放过

语境推断法: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词义

(2) 【品·断句】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梧 之 初 生 细 若 簪 茎 园 丁 斫 其 侧 枝 断 其 赘 芽

(3) 【探·形象】

请为甲、乙两文中的A、B两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①忿然   ②惑然   ③欣然   ④释然 
A处选 B处选 (填序号)
理由:

(4) 【究·文意】

请从下面的“思考锦囊”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帮助小语分析子期和魏征二人的劝说艺术。

思考锦囊

可以想想劝说的目的

可以想想劝说的方式

可以想想劝说者的情感

(5) 【联·名著】

丙诗指导了我们该如何读书。请你结合对诗句的理解,联系《骆驼祥子》的人物、情节等,说说你是如何阅读《骆驼祥子》的。(至少选择两种读书方法)

【小贴士】

1略读法:快速阅读段落首尾句、关键词或章节概要,筛选核心信息。

2精读法:逐字逐句深度理解,注重细节分析。

3跳读法:选择性阅读关键章节,忽略次要内容。

4批注法:边读边标注重点,即时记录思考。

5圈点法:符号标记关键句、疑难点,强化视觉记忆。

6做笔记:梳理书中逻辑、要点,记录个人思考。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

【甲】重九泛石湖记

范成大

    淳熙已亥重九,与客自门泛舟,径横塘。宿雾一白,垂垂欲雨。至彩云桥,氛翳豁然。晴日满空,风景闲美,无不与人意会。四郊刈熟、露积如缭垣。田家妇子著新衣,略有节物。挂帆溯越来溪,源收渊澄,如行波璃地上。【A】菱华虽瘦,尚可采

樣掉石湖,扣紫荆,坐千岩观下。菊之丛中,大金钱一种,已烂熳浓香。【B】正午,薰入酒杯,不待轰饮,已有醉意。携壶度石梁登姑苏后台跻攀勇往谢去巾與杖。石草滑,皆若飞步。山顶正平,有拗堂藓石可列坐,相传为吴故宫闲台别馆所在。

始,余使虏 , 是日过燕山馆,尝赋《水调》云:“万里汉家使”,后每自和。桂林云:“万里汉都护”,成都云:“万里桥边客。”明年徘徊药市,颇叹倦游,不复再赋,但有诗云:“年来厌把三边酒,此去休哦万里词。”今年幸甚,获归故国,偕邻曲二三子酬佳节于乡山之上,乃用旧韵,句云:“万里吴船泊,归访菊篱秋”。

    (选自《范石湖集》)

【注释】①刈熟:指收割庄稼。②巾與:轿子一类的代步工具。③虏:泛指北方外族。

【乙】丁酉重九药市呈坐客

范成大

莫向登临怨落晖,自缘羁宦阻归期。

年来厌把三边酒,此去休哦万里诗

乌帽不辞欹短发,黄花终是欠东篱。

若无合坐挥毫健,谁解西风楚客悲?

    (选自《石湖诗集》)

【注释】①羁宦:在他乡做官。②此去休哦万里诗:一作“此去休哦万里词”。哦,低声吟咏。③黄花:即菊花。

(1)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垂垂使   挂帆使越来溪使

(2) 甲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三处需要断句, 从A-E中选出正确的三处。(填涂字母)
携壶度A石梁B登姑苏后台C跻攀D勇往E谢去巾舆杖
(3) 甲文末段说“今年幸甚”。从AB画线句中任选一处,品味加点词,体会作者情感。
【A】菱华瘦,可采。
【B】正午,薰入酒杯,不待轰饮,已有醉意。
(4) 完成表格,并回答问题。

时期

“万里”诗句

情感类似的诗句

备选诗句

①轻舟已过万重山②万里悲秋常作客③孤蓬万里征

使虏时期

万里汉家使

(      )

宦游时期

万里汉都护

万里桥边客

此去休哦万里词

(      )

归乡时刻

万里吴船泊

(      )

①将备选诗句填入表格,使其对应三个时期“万里”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最正确的排序是哪一项?
(自上而下排序)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②甲文末尾写到“不复再赋”“此去休哦万里词”,又说“乃用旧韵,句云‘万里吴船泊’”。这一矛盾的背后体现作者怎样的心境变化?结合甲文与乙诗,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

材料一

    啸,即“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类似于吹哨,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歌吟方式。其盛行于魏晋,至唐朝仍有遗风,宋以后式微。文人作品中“啸”字时常出现,构成一种文学意象,用以抒发情怀。

    (节选自王旗《古代诗文中的“啸”》)

材料二

    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 ,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 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风之音,响平岩谷,乃登之啸也。

    (节选自《晋书·阮籍传》)

【注释】①籍:即阮籍,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②孙登:隐士,以长啸闻名,精通道术。③终古:指对历史及上古之道的探讨。④栖神导气之术:道家修炼方法。

材料三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 , 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 , 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节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谢太傅:即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②遽:惊惧、慌张。③王:同“旺”,指兴致高。

(1) 根据语境,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登皆不    公貌闲意

(2) 阅读材料二,结合画线句,推测此处“啸”声的特点。
(3) 根据材料二、三,完成表格。

人物

“啸”的场景

探究人物形象

阮籍

阮籍询问孙登古今之事和修炼之法,孙登都未回答,阮籍“长啸而退”,以此告别。

谢安

④思考探究:有人认为,同是“啸声”,也有阴阳之分。“阳啸”声音激越,有进取之志;“阴啸”声音和顺,有遁世之意。请根据材料,分析以上二人的“啸声”分别属于哪一种?

(4) 晋人之“啸”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请结合课内外诗词完成探究。

垂钓

【唐】白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①王维隐居于辆川,“独坐幽里,以“啸”吐露内心之恬淡。

②白居易临水而思,以“啸”抒怀,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心境。

③苏轼被贬于黄州,“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以“啸”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