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她是不是在笑

申赋渔

①老刘给我送来一袋荞麦面。

②老刘是水电工。6年前,我住的这个房子还是一个空壳子,我请他来给我布置水电。这是个荒僻的小村,交通很是不便。老刘和妻子带着铺盖住在里面。原本昏暗空寂的屋子,立即有了生活的气息,甚至有了家的样子。老刘在院子里用竹竿支起一个架子,上面晾着他们刚洗的衣服。客厅里放着一张用木板撑起来的桌子,上面放着老刘的工具和一台收音机。

③妻子带了一只电炉,给他炒青菜、煎豆腐、做西红柿炒蛋。老刘不爱吃米饭,妻子每顿都给他做面条。不是买来的挂面,而是自己擀。她有一根一米长的擀面杖。老刘说是她的“如意金箍棒”。妻子笑着说:“专门打你。”

④干活儿的时候,妻子做老刘的助手。老刘的手艺相当好,动作如行云流水。妻子的配合也很默契。老刘在前面忙,头也不回,手向后一伸,盯着他看的妻子就把二件工具或者一个零件递到他的手上。他们根本不像是在做水电工的活儿,倒像是在无影灯下做一场手术。老刘是医生,妻子是护士

⑤为了感谢老刘,我请他们到镇上去吃饭。老刘和妻子出门前,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把自己梳洗清爽。老刘四十多岁,国字形脸,不太爱说话,总是沉默地干活儿。他说话极有分寸,处处透着一种体面与自尊。妻子的个子跟老刘差不多高,鹅蛋脸儿,不胖,长得很好,总是在笑。老刘说她有眩晕病,刚把工厂里的工作辞了。

⑥“她现在就是陪我。”老刘说。

⑦“她对水电工的活儿很熟啊。”我没想到他们是刚刚配合干活儿。

⑧“马马虎虎。”老刘口气很平淡。妻子笑着,不接话,悄悄把自己面前的一盘菜换到老刘面前。老刘有点大男子主义。他跟妻子说话也少,开口就是吩咐这样吩咐那样。妻子呢,很仰慕他,对他言听计从。

⑨他们来我家干活儿的时候,是秋末冬初,正是荞麦成熟时节。老刘的妻子带来一袋荞麦面,给老刘做面条、摊煎饼,也与我分享。我心悦诚服地夸她的饼好。老刘对此倒也赞同,点点头:“做饼、擀面,她是行的。”

⑩我去年秋天回国时,郊外的这座房子早已破旧不堪,请了师傅帮我整修了几个月,才焕然一新。过了年,我突发奇想,想在屋顶的平台上栽种一些花花草草,做个屋顶花园。如此一来,就要接一个水管到楼上。这是一个太小的活儿,不容易找工人。想来想去,我给老刘打了一个电话。6年前他做完我家的水电活儿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

⑪老刘接到我的电话,很高兴。他还记得我。正好有空,第二天他就来了。见面他送了一袋荞麦面给我。“记得你喜欢吃的。”老刘说。

⑫活儿少,老刘的动作又快,半天工夫就弄好了。老刘不急着走,阳光很好,我们就坐在屋顶平台上聊天。邻居家的红玉兰开了,我家的紫玉兰已经挂了一冬天的花苞,可是一点动静也没有。看到村子里的玉兰一家家开放,我心里有些着急。老刘安慰我:“花就是这样,你看着它,它不开。你不在意,它就开了。”

⑬“等花开了,我教你一个方法。”老刘说,“玉兰花摘下来,把花瓣洗干净。你在荞麦面里加上鸡蛋、盐和水,调成糊。再把玉兰花瓣放到面糊里蘸一蘸,要细心蘸,每个地方都蘸到。然后放在油锅里炸。两面煎得金黄,捞出来,脆脆香,好吃。”

⑭“还有一种做法。”老刘越发有了兴致,指指院子外面的小河,“沟坎上都是荠菜,你去摘一篮子,做荞麦荠菜圆子。比糯米汤圆好,有咬劲儿。”

⑮“这些都蛮好吃。每年春天我老婆都做的。”老刘说。

⑯“她眩晕好些了吧。”我记得他老婆身体不好。

⑰“她头里长了个瘤。先是腿脚不行,后来手也不能动,已经躺在床上两年多了。”老刘说。

⑱老刘忽然掏出手机:“前天她笑了,我抓拍了下来。”

⑲6年前,她在我家给老刘做助手时,洗衣、烧菜、擀面条,忙前忙后,总是笑着,笑容满足还带着一点腼腆。手机上的那个人,已经完全不像她的样子。“她是不是在笑?”老刘抬起头问我,神情满是欣喜。

⑳一阵风吹过,从屋顶上看过去,小河两岸已经完全是春天的样子。老刘的头发被风吹乱了,一大半的头发已经变得斑白。他笑着。他已经不是6年前那个沉着、从容、骄傲的水电工了,他变得简简单单,有点像个孩子。

(选自《天津日报》2021年3月21日,有删改)

(1) 读完此文,结合文本谈谈老刘和老刘妻子的性格特点。
(2) 本文着重描写了老刘妻子的笑。仔细阅读文本,第③段和第⑧段中,老刘的妻子分别为何而笑?
(3) 文章第⑱段,老刘说把妻子的笑抓拍下来了,为何在第⑲段,又追问我“她是不是在笑?”
(4) 请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句子。
(5) “草蛇灰线,伏脉于千里之外”属于埋伏笔的写作方法。埋伏笔使文章环环相扣,前后呼应。请顺着下面文段的叙述,完成填空。

文章开头,老刘给我送来一袋荞麦面,是因为六年前;六年后,老刘还记得我喜欢吃荞麦面,特地送了一袋。干完活,我们赏花的时候聊到,进而聊到。可见,这一袋荞麦面是

(6) 读完此文,你一定有所感,有所悟。请抓住文中的一个语句,来谈你的阅读感想。

例:从文末“他变得简简单单,有点像个孩子”这句话,我感悟到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要有一种单纯乐观的心态。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生活,让生活变得简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考点】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多说一两句话

麦父

    从医学院一毕业,他就进了父亲的诊所,成了和父亲一样的乡村医生。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开大处方。他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上。

    他进诊所,是被看做来接父亲的班的。父亲年龄渐大,一天看几十个病号,已经吃不消了。他们的诊所,只看一些普通的病症,诸如感冒、腹泻、炎症之类。如果病情复杂,他们会立即建议病人去大医院诊治,以免延误。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因为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说,他的医术已经一点也不比父亲差了。然而,奇怪的是,来看病的人,大多仍然会选择让父亲看。这让他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父亲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查看了儿子的门诊记录,没开过大处方,药方也都是正确的;儿子看病时的态度,问诊周到,热情友善,也没毛病啊。不过,在连续留意了几天后 , 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

    这天,他坐在父亲身边,观摩父亲诊治。对待每一个病人,父亲都详细问诊、把脉、察看舌苔、摸腹,然后,给病人开处方。他特别留意了父亲所用的药,与他的判断几乎一致。一切似乎都与自己的诊治没有什么差别啊。

    父亲也不着急,只顾自己和平时一样,一个接一个看病。一个姑娘,陪着一位老人来看病,肠胃不舒服。老父亲仔细问诊检查后,开好药,对老人说,老哥,我刚刚检查了你的咽喉,你还有慢性咽炎哪。老人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你也给开点药吧。老父亲摇摇头,慢性咽炎重在保养,你一定抽烟吧?听我一句话,把烟戒了。烟不戒,吃什么药,你的咽炎也好不了。默默站在一边的姑娘忽然激动地插嘴说,爷爷,你听见了吧,医生都让你戒烟,你就是不信。老人看看姑娘,又看看医生,憨憨地说,是得戒了。姑娘搀扶着老人站起来,笑着对老父亲说,医生,谢谢你,你的话他听。

    看着这一幕,他猛地一震。自己每次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急着看下一个病人,根本没时间再和病人交流,而老父亲似乎总会比自己多说那么一两句话。这一发现让他惊喜不已。 

    下一个病人牙痛,老父亲检查后,确定是牙周炎。老父亲开好药,问病人,是不是喜欢吃成货?病人直点头,最喜欢吃腊肉和成菜了。每年冬天,家里都会腌很多成货,一直要吃到夏天呢。语气里透着满足和自豪。老父亲摇着头说,成货开胃,但吃多了,有害健康,还是少吃点吧。病人捂着腮帮子,点点头,听你的。

    几天的陪诊结束了,儿子回到了自己的诊室。一位年轻妈妈领着孩子走了进来,孩子肚子疼。化验单显示,孩子肚子内有蛔虫。他很快就开好了药方,递给孩子妈妈。然后,他拉过小孩的手,看了看他的指甲,笑着对小孩说,你看看,你的小手指甲太长了,里面藏着好多小虫呢,小虫一不留神就跑进了你的肚子里。记得要多洗手,常让妈妈剪指甲哦。男孩腼腆地低下了头 ,妈妈弯腰对孩子说。听到了吧,医生叔叔的话,是不是跟妈妈讲的一样?男孩看看他,又看看妈妈,点了点头。

    他微笑地目送年轻妈妈拉着孩子的手离开,心里暖暖的,终于明白,多说这一两句话,带给病人的,不仅仅是温暖的关心,更为这寒冷的冬季,带来了一抹动人心弦的温情与爱。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2年第9期)

(1) 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①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

②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

(2) 文章第三段说“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试理解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 文中的父亲和儿子,你更欣赏谁?请选定一个,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 联系实际,谈谈文章结尾一段给你的启示。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现代文阅读

种桃种李种春风,一枝一叶一精神精神灿烂

张丽钧

       ①凡清代画家石涛看得上的书画,定然符合他给出的一个标准,那就是——“精神灿烂”。

       ②自打这个词语植入我的心境,我发现自己几乎依赖上了这种表达。看到一株树生得蓬勃,便夸它“精神灿烂”;看到一枝花开的忘情,也赞它“精神灿烂”;在厨房的角落,惊喜发现一棵被遗忘的葱居然自顾自地挺出了一个娇嫩花苞,也慨然颂之‚精神灿烂;                                                                

       ③在清末绣娘沈寿的艺术馆,驻足精妙绝伦的绣品前,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何这个女子能让一代巨贾张謇为她写出“因君强饭我加餐”的浓情诗句,她将灿烂之情交付针线,那细密的针脚里,摇曳着她饱满多姿的生命。她锦绣的心思,炫动烂漫,无人能及。

       ④学校走廊里挂着一些老照片,尤其其中一幅,青年学生在文艺汇演中夺了奖,带着夸张的妆容,在镜头前由衷地、卖力地笑。我相信,每一个从这幅照片前经过的人,不管揣了怎样沉沉的心事,都会被那笑的洪流不由分说地裹挟了,让自己的心也跟着泛起一朵欢悦的浪花。

       ⑤美国著名插画家“塔莎奶奶”最欣赏萧伯纳的一句话:“只有年少时拥有年轻,是件可怕的事。”为了让“年轻”永驻,她不惜花费30年的光阴,在荒野上建成了鲜花盛开的美丽农庄。她守着如花的生命,怀着如花的心情,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美妙童话。满脸皱纹如菊、双手青筋如虬的她,扎着俏丽的小花巾,穿着素色布裙,赤着脚,修剪草坪,逗弄小狗,泛舟清溪,吟诗作画。她说,下过雪后,她喜欢去寻觅动物的足迹,她把鼹鼠的足迹比喻成“一串项链”,把小鸟的足迹比喻成“蕾丝花纹”。92岁依然美丽优雅的女人,告诉世界,精神灿烂,可以击溃衰老。

       ⑥在石涛看来,“精神灿烂”的对面,颓然站立着的是“                         ”。我多么怕,怕太多的人被它巨大的阴影罩住。我们的灵魂情态,我们的生命状态,一旦陷入这样的泥淖。它分娩出的产品(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定然是劣质的、速朽的、甚至是富含毒素的……

       ⑦相信吧!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可以活成一座花园;一个精神灿烂的群体,可以活成一种传奇。

(1) 请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悟,在第②自然段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2) “精神灿烂”的实质是什么?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完成下列填空。

所谓“精神灿烂”,就是指人的“灵魂情态”和“生命状态”要活出,活出

(3) 请至少从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塔莎奶奶”的性格特征。
(4) 请在第⑥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写一个“精神灿烂”的反义词。
(5) 积累链接:请默写出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最后两句。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最好的圣诞礼物

庞启帆   编译

    ①我们是餐厅里唯一带着小孩吃饭的家庭。我让埃里克坐在一张高椅上。我注意到餐厅里的每一个人都安静地吃着,偶尔交谈,也是发出很轻的声音。

    ②突然,埃里克大声地尖叫起来:“看,那边!”他那胖乎乎的小手激动地拍打着椅子的扶手,眼睛瞪得大大的。

    ③我环视四周,发现了埃里克兴奋的来源。那是一个老人,穿着一件沾满油污并且已经破烂不堪的外套,裤子又宽又大,只剩下了半截,脚上的鞋也破了,脚趾露出了鞋外。由于离他太远而没有闻到他身上的臭味,但我敢肯定他自己一定能闻到。

    ④他正在招手,然后又拍起了巴掌:“嘿,过来,宝贝,到这边来。我看到你了,伙计。”老人对埃里克喊道。

    ⑤我和丈夫交换了一下眼神:那个古怪而且令人讨厌的老家伙正在骚扰我们可爱的儿子。

    ⑥我们点的东西端上来了,那个老人又在对面开始大喊:“你会玩躲躲猫吗?哈,瞧,这小家伙会玩躲躲猫了。”

    ⑦没有谁会认为那个老人是在故作姿态,但我和丈夫尴尬极了。我们默默地吃着,埃里克却不肯安静,他在那个老人的怂恿下玩起了躲躲猫游戏。他在餐桌之间跑来跑去,当他躲得很好,老人看不到他表示认输时,他就咯略笑着跑出来。我和丈夫觉得,埃里克从来没玩得这么开心过。

    ⑧我们用完了餐,支夫去停车场取车,我与埃里克留下来结账。结完帐往外走时,我发现那个老人正泰然自若地坐在餐厅门口旁边。

     ⑨“上帝,在他对埃里克说话之前,让我们离开这里吧。”当我们走近那个老人时,我背过脸,因为我不想闻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此时,我紧紧抓着埃里克的小手,生怕谁会把他抢走一样。

    ⑩可是,埃里克挣脱了我的手,向那老人的怀里投去。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我还没来得及阻止,一个浑身臭味的老人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之间的关系就达到了升华,仿佛深爱着的祖孙俩.

    ⑪埃里克温顺地靠在老人那着破烂的衣服的肩膀上,他把他对人的完全信任以及他的爱付诸了行动。老人闭起了眼睛,泪水沾满了他的睫毛,然后滑下脸颊。他那苍老的手布满了污垢、伤痕以及老茧,他轻轻地抱着孩子,温柔地抚摸着孩子的背。

    ⑫没有哪两个人会像他们那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就产生这样深厚的感情。我站在那里,呆住了。

    ⑬老人怜爱地看着怀里的埃里克。我知道,埃里克离开他的怀抱,对他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埃里克最终还是回到了我的身边。老人激动地说:“上帝保佑你,夫人,你给了我一份最好的圣诞礼物。

    ⑭我没有说一个字,因为我知道我无法承受这一句真诚的感谢。

    ⑮我抱起埃里克,向我们的汽车跑去。在车上,我紧紧抱着埃里克,终于忍不住哭了,边哭边说:“上帝,请宽恕我吧!”

    ⑯我明白了:那一刻,孩子看到的只是一个喜欢他的老人,而母亲看到的却只是一件衣服。

(1) 阅读全文,说说“我”对“老人”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第③段中对老人进行外貌描写有何作用?

(3) 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⑬段中划线句的含义。

(4) 请结合文章情节或人物,谈谈你阅读后的感悟。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