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材料二

为实现中国在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的目标,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减排。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居民能源消耗的增速就开始逐渐超过工业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一直维持在20%以上。

材料三

2020年1月,中国能源基金会和南方周末在北京联合发布了《家庭低碳生活与低碳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报告中有如下一些结论:①公众对于全球变暖和气候问题的认知度较高,各项认知平均分都在4.1分以上(满分5分),但是对“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知识储备不足,平均分和认同度较低。②对于低碳生活的意义,公众相信它可以“对地球负责”“造福后代”,但对低碳生活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和个人愉悦感认同度相对较低。③公众对低碳生活与消费存在困扰,其中对“低碳产品辨识困难”最多,其次是对其功用存疑、担心影响生活质量。④受访者中,每月都会网购的人数占比高达85%,每周网购1~3次的接近30%。这其中有不少是不必要的消费,因“网购的便利和快捷”“拼团/拼单”而产生的不必要消费高达61%。⑤公众更接受的减碳方式是“省着用”而非“省着买”,相比消费减量,公众更愿意在使用过程中节约。

材料四

中国矿业大学陈红教授说:“早在2009年,原环保部就启动了‘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认证的研发工作,随后从中央到地方都相继出台了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多的进口方要求提供碳标识。低碳标识的确立,可以减少中国出口型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受到冲击。绿色供应链发展起来,消费者也能更好地识别并选择低碳产品。”

[以上材料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及《南方周末》2020年6月4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低碳生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要求我们减少生活和工作中的能耗,避免碳的排放。 B. 居民能耗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逐渐超过工业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一直在20%以上。 C. 低碳生活践行难的主要原因是公众对低碳生活的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和难以辨识低碳产品。 D. 各地相继出台低碳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就能确保消费者有效识别和选择低碳产品。
(2) 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请你就如何让公众有效践行低碳生活提三点建议。
【考点】
材料探究; 语言连贯; 语言简明;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凝聚多方力量、诠释“中国速度”的一座医院。

    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施工画面吸引4000多万中外网民在线观看……广大网友变身“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密切关注医院建设过程。

    10天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抗“疫”经验,是  ①  、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无论是“非典”还是此次疫情,我国皆在第一时间紧急建设专门收治病人的医院,如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现将三所医院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医院名称

建筑面积

    (平方米)

建设床位(个)

建设用时(天)

参与建设人数

    (人)

其它

武汉

    火神山医院

 3.39万

  1000

   10

4000+

功能齐全,5G网络全面覆盖。

武汉

    雷神山医院

 7.97万

  1500

   14

7000+

北京

    小汤山医院

 2.25万

  1000

   9

7000+

收治全国1/7的“非典”病人,病死率世界最低,医院零投诉。

   

    (摘编自“网易财经”)

    (材料三)

    科学是战胜疫病的最有力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坚持“科学防治”。

    用科学的力量战胜疫病,必须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组织动员全国科研工作者参与到疫情防控方面的科研攻关,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加强有效药品和疫苗研发,注重科研攻关与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疫情紧急,时间就是生命。只有以分秒必争的战斗状态,全力以赴开展科研攻关,才能尽快取得突破,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更多保障。

    用科学的力量战胜疫病,必须坚持科学防控。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坚持分类施策、对症下药,精准防控。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研判形势、科学决策提供坚实支撑。

    用科学的力量战胜疫病,需要涵养科学理性的社会心态。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主角,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惊慌失措,相信科学、坚定信心,高度负责地做好个人和家庭的科学防护。保持理性乐观,养成良好习惯,每个人都能筑起一道抗击病魔的坚实防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一份力量。

(摘编自《学习强国》,有删改)

(1) 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破釜沉舟   ②提高科学化水平的防控工作 B. ①同舟共济   ②提高科学化水平的防控工作 C. ①破釜沉舟   ②提高防控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D. ①同舟共济   ②提高防控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2)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中国速度”是如何体现的?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城镇是全球人口和财富最密集的地区,也是灾难风险的高发地区。为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建设“韧性城市”的理念。韧性城市是指城市中的个人、社区、机构、企业等对干扰、冲击或不确定性的因素能够抵抗、吸收、适应和恢复的能力。目前,中国正经历着世界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               

在规划建设韧性城市时,应积极推行多规融合、多规合一,将韧性城市理念的目标、指标体系等分解到城市防灾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中,尤其是在城市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规划,才能提升城市防灾能力增强城市韧性。自2010年以来,广东历时三年左右在珠三角地区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城市绿道网络体系,就是非常成功的协同生态建设,城市更新与防灾、减灾的气候规划设计。

(材料二)

    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并于 2017 年初公布了 28 个气候适应性试点城市地区。气候适应型城市主要针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多种短期和长期灾害风险,开展城市气候变化影响和脆弱性评估、出台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组织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和加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四个方面的行动内容。我国建设韧性城市的另一个途径是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即对城市排水和集水系统升级改造,铺设渗水路面,增加市区水景和绿地的面积,   ①  城市就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在下雨时能够渗水、蓄水、净水,同时又可以实现蓄积雨洪的再利用。推行试点城市目的是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典型范例城市,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材料三)

我国幅员辽阔,城市层级多元、形态各异、需求多样,难以制定统一的标准推行韧性城市建设。只能针对不同城市地区,分类指导,从工程韧性、社会韧性、生态韧性、经济韧性等维度制定不同的韧性发展策略。对于人口和建筑密集已形成锁定效应的大城市,要注重地下管网与地上设施的匹配,提高建成区排水管网的覆盖密度;对于人口持续增长的中等城市,城市发展新区、次生灾害多发的山地城市等,在城市建设中协同自然河湖、防洪排涝和生态环境修复,构建“山水林田湖一体”的生态型城市。比如,位处中国西部干燥多风地区的银川市,就通过湖泊湿地保护、小微公园打造、    ②  , 以及在城市周围大面积种植耐旱沙生植物,用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极大地提升了城市自身的生态韧性。再如,入选“全球100韧性城市”的黄石市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借助“全球100韧性城市”所带来的国际化平台,充分开发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国际化,将华新水泥厂旧址改造为工业遗址公园,挖掘公园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成功实现转型。

(1) 依据文意,在(材料二)(材料三)横线处依次填入词和短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所以     ②城市绿化廊道建设 B. ①而且     ②建设城市绿化廊道 C. ①所以     ②建设城市绿化廊道 D. ①而且     ②城市绿化廊道建设
(2) 结合(材料一)的文字内容和图表信息,在(材料一)横线处补写一个结论。
(3) 围绕我国“韧性城市”建设,上面三则材料分别从三方面进行介绍。(每空不能超过10个字)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总结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经过70多年  ①    的治理,黄河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黄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成,防洪、行洪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干支流骨干水库、河防工程、蓄滞洪区工程为主体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以及防洪非工程措施,保障了黄淮海平原12万平方千米防洪保护区的安全和稳定发展。例如上游建成的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对保障兰州市的防洪安全和减轻宁蒙平原河道的凌汛威胁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游的宁蒙河段、中游禹门口至三门峡大坝河段、沁河下游、渭河下游和其他支流修建的大量堤防、护岸工程,在保障两岸地区防洪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为黄河安澜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处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曾经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让黄河陷入“一碗水,半碗沙”的无奈之境。现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10年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56万平方千米,建成9万多座淤地坝和大量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年均减少入黄泥沙4亿吨左右。这使得当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提高,促进了相关地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据了解,由于水土流失防治成效的取得,从1983年到现在,黄河流域川掌沟地区的土地利用率提升近5倍,粮食产量增长近5倍,农民人均收入更是大幅增加。逐渐铺展的绿色,不断跃升的数字,真真切切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表1  黄土高原入黄泥沙量统计

 

表2   黄土高原(武山县)农民人均收入统计

(材料三)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质量得到了提升,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流域内大中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大,   ②    ;水生态保护力度加大,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加强流域地表水资源保护,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实施节水、跨流域调水和其他替代水源措施,控制地下水的开采。2020年还将逐步退还深层地下水开采量和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完善地下水监测体系,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同时加强了流域水质生态的综合管理和科技支撑能力,提升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质量,改善了流域的生态环境。例如现已建立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完善了涉水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了流域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水沙监测与预测预报体系也已初步建立,还建设了“数字黄河”“模型黄河”工程,进一步提高了科技支撑能力。

(1) 依据文意,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呕心沥血      ②水质有所提升且污水处理率有所提高 B. ①处心积虑      ②污水处理率有所提高且水质有所提升 C. ①呕心沥血      ②污水处理率有所提高且水质有所提升 D. ①处心积虑      ②水质有所提升且污水处理率有所提高
(2) 阅读材料二的文字及表1和表2,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 依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治理黄河取得的成效。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