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学作品阅读

种包谷的老人(节选)

何士光

①七月半,落溪坪的人们动手扳包谷。

②刘三老汉的包谷,是队长刘诚喜带了人去帮忙扳的。开始,只去了三个男子汉,以为一次就能担回来。哪知道,在坡上一清点,就连三十个汉子一次也未必能担完。在那包谷林旁边,刘诚喜他们惊愕得好一阵说不出话来。

③消息顿时传开了。这天下午,刘三老汉家的土坡简直像赶场,乡亲们都来帮忙、探望,临近黄昏的时候,包谷全扳回家了,满满的五十七挑。这些包谷晒干簸净之后,不下三千斤。从落溪坪这两年的收成来看,一家五口的收成大抵这样,可是,这却是刘三老汉一个人细心耕种出来的,这就不能不叫人吃惊。

④直到吃夜饭了,女人和娃娃老远地呼喊起来,人们才渐渐地散去。后来,过不了几天,这事也渐渐淡了下来。

⑤可是不久,就在八月开头里的一天,入夜以后,有人慌慌张张地传过话来,说刘三老汉病了,病得很厉害。

⑥不一会,刘三老汉歇息的屋里站满了人。从门槛那儿往屋里探望,油灯的光线静静地抖动着,透出来好些黑色的、一动不动的背影。后来的人进不去了,只好留在外面,留在那间黑暗的、砌着月牙形的灶台的屋子里低声地谈论。往昔的日子那样艰难,他不是一次次地都挺了过来?好容易到了今天,他又收了那么多的包谷,为什么要别大家而去呢?不,不会的!

⑦刘三老汉的灰黑而补缀的帐子给撩起来,掖在枯黄的竹竿做成的床架上,隐隐地现出来蜡染的、蓝底上带着白色菱花的土布被单。他就躺在那儿,头枕在窄小的、长方形的枕头上,合着眼睛。

⑧刘诚喜俯下身呼唤他,也得不到一点回应。他的眼帘垂下来,安详地合着;一点也不像病了,不过是安歇了,仿佛他已经做完了该做的事情,可以落心地歇下来,在蓝色的夜里宽余地睡过去。油灯的光亮飘忽着,在他的脸上变幻着光彩和暗影,像一个安详而亲切的睡梦,使他脸上的笑意更恬静、生动……

⑨这时候,落溪坪的木匠刘诚贵,一个四十来岁、脸长长的男子汉,急急忙忙地赶来了。他对刘三老汉病倒了尤其不相信。等到他清楚了事情确实是这样,一跺脚回过身来,对大家说:

⑩“嗨呀,这咋会呢?前天三伯还找我给他做家具!”

⑪“嗯?”乡亲们不明白,有人问道:“做……家具?”

⑫“是呀,”木匠刘诚贵说,“三伯用他卖包谷的钱, 做两张柜子,一张碗架,一张方桌,四条板凳,是给翠娥的!”

⑬乡亲们都怔住了:翠娥,是刘三老汉的小女儿,二十年前嫁到五十里外的七星场,难道说,二十多年了,他心里还一直记挂着这回事?翠娥出嫁的时候,一件陪嫁的东西也没有,刘三老汉是抹着眼泪望着她走的。可是,那是怎样的年成呢?那时连衣食都那样艰难,他才死了妻子和儿子,自己也病着,靠翠娥的照料才活下来,哪还顾得了这些?算来,翠娥也是四十出头的人了,万分想不到,刘三老汉心里竟然还一直丢不开!

⑭这一来,队长刘诚喜也想起来,前几天,三伯颤抖着手交给他32块钱,托他还到乡信用社,不知道是哪一年欠的贷款;一个时常为刘三老汉挑水的后生,也跟着省悟了,说三公昨天还送给了他一只珍爱的鸟笼。大家都知道,那只鸟笼子牵连着一缕已逝的韶光……

⑮一时间,乡亲们似乎明白过来了,感到刘三老汉这一回真要去了。有的女人失声啜泣起来。刘诚喜他们又弯下腰去,哽咽着声音呼唤:

⑯“三伯,三伯!”

⑰“三公,三公!”

⑱后来,人们看见刘三老汉合着的眼帘微微地动了一动,终于慢慢地睁开来。他依旧那样安详,仿佛他已经远远地去了,听见乡亲们呼唤,才又回过头来同大家再见上一面,说他总算活到了这一天,做完了自己的事情,该回去了……

⑲刘诚喜一见三伯睁了眼睛,连忙同乡亲们商量,打发人去七星场叫翠娥,去乡场上请医生,分头进行。不一会,落溪坪的夜色因岁月的沉淀而更显宽厚和深远,在那条轻卷着雾岚的、成年累月都静静地蜿蜒的石板路上,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⑳赶紧,赶紧!刘三老汉辛苦一生,还能把好日子过下去,也说不定……

(选自《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集》,有改动)

(1) 小说依序讲述了刘三老汉的事,刻画出一个真实的农民形象。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下表。(4 分)

刘三老汉做的事

形象特点

种包谷

慈爱尽责

信守承诺

赠送鸟笼

(2) 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⑨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落溪坪的夜色因岁月的沉淀而更显宽厚和深远,在那条轻卷着雾岚的、成年累月都静静地蜿蜒的石板路上,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3) 小说节选的部分写出了哪些“爱”?请你结合文章的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从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分析这些“爱”的价值与意义。

[链接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

【考点】
梳理、概括文章情节; 感受、分析环境描写; 挖掘、感悟文章主题;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信任贼的人

拉斯金·邦德

①遇到安尼尔时,我还是一个贼。虽然我只有15岁,但我已经是一个经验老到的“三只手”。当时,安尼尔正在兴致勃勃地观看摔跤比赛。他大约25岁,长得又高又瘦,看起来很随和,也很仁慈。这样的人是我的最佳目标。

②“我想替您工作。”我说,并报以我最真诚的微笑。

③“但我没钱付你薪水。”

④我沉默了一会儿。也许我看走眼了。但我还是不死心,继续问道:“您可以免费提供伙食吗?”

⑤“你会做饭吗?”

⑥“会。”我又说了谎。

⑦“如果你会做饭,那么我可以管你吃饭。”

⑧他把我带回了家。他的家很狭小,我只能睡在阳台上。我没有介意,因为我并没打算长住。但那天晚上我做的饭一定非常难吃,因为安尼尔把饭赏给了一只流浪狗。

⑨他无奈地笑了笑。摸摸我的头说:“没关系,我可以教你。”令我没想到的是,他还教我写我的名字,并且说,将来还会教我数学以及写文章。

⑩给安尼尔工作是很愉快的。早上泡茶,然后去买一天的必需品。通常,一天我扣下一个卢比。我想安尼尔知道我以这种方式赚了一点钱,但他从不说穿。

⑪安尼尔赚钱断断续续。这周能拿一笔钱,下周则可能颗粒无收。他总是担心他的下一张支票。但支票一到手,他就会出去庆祝。他的工作就是给杂志写文章——一种奇怪的谋生方式。

⑫一天晚上,他带着一小捆钞票回家。他说他刚把他的一部书稿卖给了出版商。睡觉前,我看见他把钱藏在了床垫下。

⑬我已经差不多给安尼尔工作一个月,自从来到他家后,我就没干过我的老本行。每天我都有机会行窃。安尼尔已经给了我一把钥匙,我可以随便进出他的家门。他是我遇到的最信任我的人。但这正是难以下手的原因。

⑭但是,我觉得是做我的本职工作的时候了。我对自己说:“如果我不拿走那些钱,他也只把它们浪费在他的朋友身上。而且,他从未付过薪水给我。”

⑮安尼尔睡着了。一缕月光越过阳台,落在他的床上。我慢慢向安尼尔的床爬过去。安尼尔睡得很安详,没有丝毫的设防。看着他的脸,我的心在微微颤抖。

⑯犹豫了一会儿,我一咬牙,把手伸进了床垫下。没费什么功夫,我就摸到了那捆钱。我轻轻把钱拖了出来。就在这时,安尼尔翻了个身,脸朝着我。我一惊,迅速爬出了房间。

⑰我立刻赶往火车站,直奔月台。火车站最晚的一班列车刚刚启动。速度还很慢,我完全可以跳上去。但我犹豫了——我也无法解释是什么原因。最终,我错过了离开的机会。

⑱火车离站了,我发现自己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月台上。我不知道该在哪度过这一晚上。我没有朋友,如果有的话,就是那个被我偷了钱的人。

⑲离开火车站,我漫无目的地走着。夜深了,有点冷,还下起了小雨。不久小雨变成了大雨。我躲进了钟楼里。大钟的指针显示已经是半夜了。我摸了摸那些钱。它们已经被雨水湿透了。这是安尼尔的钱。第二天早上他也许会花两三个卢比去看电影,但现在他所有的钱都在我手上。我不能再给他做饭,不能再跟他学更多的知识。

⑳在偷窃的兴奋中,我已经忘记了这些。我知道,偷窃很容易来钱,但是可耻。对于一个真正的男人,除了钱,还需要更多的东西,比如被等重和信任。我应该回到安尼尔那几去,向他学习获得受人尊敬的东西,我对自己说。

㉑我带着紧张的心情回到安尼尔的家。安尼尔仍然在酣睡。我拿着那些钱,蹑手蹑脚走到床头。我感到安尼尔呼出的气息喷到了我的手上。我站了大约一分钟,然后我摸到床垫的边缘,把钱放到了床垫下。

㉒第二天早上我醒得很晚。当我从地铺上爬起来,发现安尼尔已经泡好了茶。他把手仲向我,两根手指间夹着一张50卢比的钞票。我的心一沉。我想我已经被发现了。

㉓“昨天我赚了点钱,”他说道,“从这个月开始,我可以给你支付薪水了。”

㉔我松了一口气。但当我接过钱,发现钱还是湿的。

㉕“今天我们开始学造句。”他说道。

㉖安尼尔什么都知道。但他的言行与眼神告诉我,昨晚仿佛什么也没发生。我对安尼尔报以最真诚的微笑,安尼尔也回报我同样的笑容,没有丝毫的做作。

(选自《青年博览》)

(1) 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我”的角度补全情节。

选定目标,准备偷窃→取得信任,等待时机→

(2)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自选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批注。

安尼尔什么都知道。但他的言行与眼神告诉我,昨晚仿佛什么也没发生。我对安尼尔报以最真诚的微笑,安尼尔也回报我同样的笑容,没有丝毫的做作。

(3) 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在文中摘录一句,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4) 文中的两个人物:“我”和安尼尔,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出理由。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快乐

    ①“我妈有病,您也有病吗?”磊子对父亲说。看得出,磊子有些生气。父亲张张嘴,没出声。

    ②“您就惯着我妈吧,我妈要是没了,我看您怎么活。”磊子的声音越来越低,轻轻地抽泣起来。

    ③“你妈愿意这样做,就依着她吧。”父亲看着病床上打了止痛针才睡着的老伴,眼圈也红了。

    ④“我妈这辈子跟着您,一天好日子也没过过。”父亲又看一眼病床上的老伴,眼神里充满了深情的歉意。是的,磊子说的没错。母亲嫁给父亲后,就随父亲去码头当搬运工。瘦弱的母亲极其要强,像男人一样不惜力气,回到家后,累得常常饭没吃完就睡着了。磊子两岁时,父亲凭借读过几年书,被招到村里的小学当了一名老师。母亲依旧在码头搬运货物。

    ⑤磊子清楚地记得,他十岁那年的生日,母亲破天荒的给他买了一件新衣服。父亲回来看到后十分生气,说母亲惯着孩子。母亲眼里含着泪,但没有流下来,只是望着天空发呆。磊子看着母亲有些挺不直的腰身,忽然心就软了。他过去抱住母亲,哭着说:“妈,等我长大了挣好多钱,让您享清福。”三十多岁的母亲,因为常年的过度劳累,腰身过早地佝偻了,像一位老妪。

    ⑥磊子有些恨父亲。如果他不把家里的钱拿去帮助他那些贫困学生,他们的日子也不会这么清苦,母亲也不会年纪轻轻就落下腰疾。帮助人也行,得让自己的生活不过得那么寒酸吧,而父亲竟是那么“贪婪”,帮助的学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许多个。他说那些孩子的眼神那么清亮,却看不出希望的光,这多么让人心疼。于是,他就吝啬地对待家人,让别人家的孩子欢笑。

    ⑦母亲轻轻地咳了一声。磊子赶紧伸手擦掉泪,对母亲说:“妈,您感觉怎样?舒服些了吗?”

    ⑧“磊子,不怪你爸,是我让你爸把你给我凑的手术费……给那个女学生的。”“妈,可您……”磊子的眼泪又下来了。

    ⑨“磊子,我问过医生了,医生说我这个病即使做了手术,短期内复发的可能性还是很大。既然这样,何必浪费钱呢。虽说手术后也许能多活几天,但终日躺在病床上,也不见得是福气。那个女孩还那么小,关键是她做了手术后就能好起来,然后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过一生,你想想,钱花在她身上是不是更有意义?”磊子没再说什么,只是握着母亲的手痛哭流涕。

    ⑩一个月后,母亲在父亲的怀里离开了人世,含着笑。

    ⑪办完母亲葬礼的第二天,父亲和磊子就起程了。在路上,父亲第一次对磊子讲起了他的外婆。外婆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地震过去后,在陌生人的捐助下重建家园,外婆卖起了冰棍儿。后来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外婆依然卖着冰棍儿。一年365天,除了正月初一歇一天,正月初二就开始营业,不管雨雪天,也不管有没有顾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外婆把所有卖冰棍的钱,全捐给了红十字会,以及遭遇了天灾人祸的陌生人。外婆去世的时候磊子还没出生,有关外婆的事儿他知之甚少。

    ⑫“你妈受你外婆影响,想把公益一直做下去。做一个像母亲一样的人,是你妈缅怀你外婆的最好方式。”听了父亲的话,磊子猛然发觉,这些年,自己一直在错怪父亲。

    ⑬他们一路辗转,两天后到了那个大山深处的隐蔽的小村庄。磊子和父亲把带来的新衣服和文具放好,让需要的孩子排队领取。这些衣服和文具是按照母亲的遗嘱购买的,用了家里的所有余钱。

    ⑭磊子望着孩子们眼睛里透出的清亮而充满希望的光,心里忽然铺满了澄净的阳光,暖暖的。他把衣服和文具送到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中,忽然明白了母亲的快乐。

(1) 请以“母亲”的口吻,结合她的个人经历,在横线上填上相关情节,解开磊子对父亲的误解。

②跟你爸之后,随着你爸当搬运工,后来,你爸做了小学老师,我还在码头搬运货物,那时候我俩挣钱很不容易,攒下的钱都拿去帮助学生了。

④现在,我的病也治不好了,不如把钱捐给那个女学生,其实,做公益是我缅怀你外婆的最好方法。你爸这辈子都惯着我这么做,真正受委屈的是你爸。

(2) 请分析⑪段在文中的作用。
(3) 本文父亲形象突出,如“父亲张张嘴没出声”“父亲又看一眼病床上的老伴,眼神里充满了深情的歉意”,请分析加点词语对塑造父亲形象的作用。
(4) 文章结尾段对磊子的描写别具匠心,请加以品析。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有删改)

(1) 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

(2) “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3) 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