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中国品牌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国际视角和全球化思维。中国品牌与全球声誉紧密相连。离开全球参照系的中国品牌注定走不好走不远,离开中国品牌的全球声誉体系也必将缺失至关重要的一环。

②中国品牌源于中国、扎根中国,但不能囿于中国。企业应该跟着市场走,市场分布在全世界,企业也应该走向全世界。因此,企业品牌应该志在全球,这是一个有前途的品牌的不二选择。大众走出德国、苹果走出美国、丰田走出日本……正是这些品牌一次次“走出”,才使他们站上时代的行业品牌高峰,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财富。经过五千年文明的滋养,经过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的百年奋斗,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持续性努力,中国品牌已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根据知名品牌价值咨询公司“品牌金融”发布的数据,在2021全球最具价值500大品牌榜上,中国大陆已经拥有77席,居第二位。中国品牌有必要、也有可能获得更高更好的全球声誉。

③中国品牌正在成为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和坚定捍卫者。目前在全球具有较高声誉的中国品牌,基本上都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壮大起来的,他们迎着全球化的浪潮,一路拼搏,艰难跋涉,才迎来今日的辉煌。中国品牌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与全球化风雨同舟、呼吸与共。虽然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思维和现象从来没有消失过,但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每一次对垒的结果,都是人类越来越像住在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彼此珍爱,互相之间越来越认同和融洽。无论全球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什么曲折甚至倒退,中国品牌都应该毫不含糊毫不退缩,始终支持和参与全球化,这既是责任,也是荣幸!

        。一个品牌要走向国际,获得全球声誉,并非易事,也各有路径。有的企业实力雄厚,以资金、技术开路,走出国门设厂置业,直接将品牌“空降”异国他乡;有的通过资本手段购并他国企业,从而进入当地的市场渠道和技术资金市场,潜移默化中将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发扬光大;更多的中国品牌,是通过把产品销售给国际消费者,获得国际消费者的喜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具有全球声誉的中国品牌。我们相信,随着时代发展,还会产生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效的全球声誉建设路径。

⑤品牌故事是现代文明中最有魅力的故事之一,中国品牌故事是中国故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继续努力,一起参与构建好、讲述好、传播好中国品牌这个伟大的故事。

(1) 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中国品牌与全球声誉紧密相连。 B. 第②段列举国外品牌志在全球的事例,意在证明中国品牌有可能获得更高更好的全球声誉。 C. 第③段用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的成长历程论述了中国品牌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应该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全球化。
(2) 结合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作为第④段的中心句。
(3)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面的文字,简要说明中国品牌面临的挑战及如何应对。

不管是哪个国家,哪怕是盟国,只要威胁到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它就会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打压。英国、德国、前苏联、日本、欧盟,都遭到过美国的无情打压。比如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后,美国联合西欧等国与日本签订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让日本经济陷入了停滞,倒退整整二十年!2018年,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加收关税;遏制美企向中企提供技术,编造莫须有的罪名,不断打压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前有中兴巨额罚款,后有华为遭受美国制裁;同时在香港、新疆、南海等问题上兴风作浪,妄图阻遏中国发展。

【考点】
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育部门倡导下,北京市各中小学努力拓宽劳动教育的途径,积极开展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的开发与建设有了很大进展。截至2019年12月,全市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社会大课堂”涉及的资源单位已有120余家,市级学工学农基地开发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已有200多门。例如,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作为北京市学农基地,以“农事教育,提升素养”为主线,开发了58门探究体验类课程,分为走进田间、走进智能化养殖中心、走进农产品实验室等八大系列,涉及“农林牧副渔”五大行业。中小学校与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紧密合作,校外资源校内共享,校本课程校外实施,课外校外的劳动实践活动蓬勃开展。

材料二

为了加强劳动教育,北京市中小学在正确认识劳动教育价值定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一步渗透劳动教育。例如,某校结合“种植”劳动特色课程,制订了学习方案(见表),目的在于为学生真正“走进田间”提供必备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种植实践中________。学科专业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成为开展劳动教育的新途径。

表“学科专业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学习方案

材料三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从2022年9月起,学校应开设独立的劳动必修课程。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类。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任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开设独立的劳动必修课程将成为推动劳动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全面实施劳动教育,还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倡导学生向劳动榜样学习,引领学生树立公共服务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1)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关于我国劳动教育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甲】北京市中小学建设智能化养殖中心开展体验类课程。

【乙】“学科+劳动”实践活动既内容丰富,又形式多样。

【丙】整理与收纳、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是日常生活劳动。

(2) 根据材料二中表1的信息,在材料二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3) 从上述三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实施劳动教育有四个途径:④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每空限15字以内)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网络进入“我是你爸爸时代”

    现在我越来越感觉未来世界更可能是由高科技公司严密掌控下的人类社会,它们不单决定一个人何时生,何时死,更决定了一个人何时哭,何时笑,甚至是如何思考。

    过去十年里,我看着亚马逊的图书推荐从莫名其妙变得异常精准,仿佛隔着屏幕坐着一个图书管理员。他对我的熟悉程度在与日俱增,我已经不需要说任何话,他就能向我推荐一批我绝对不会放过的书籍。亚马逊能做到这一切,基于它对用户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我的浏览和购买行为的分析。因此,在一次次购物过程中,亚马逊逐渐了解我,可以越来越精准地做出推荐。

    如果亚马逊更进一步呢?

    举个例子,假若我是个地心说支持者,在亚马逊上不断购买相关的书籍,而亚马逊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觉得有责任推荐日心说。于是,它根据既往的用户数据,寻找到一套最有效的书单,可以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渐渐地对地心说产生怀疑,然后发生动摇,最终投向日心说的怀抱。当然,在许多人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坏事。问题是,地心说或日心说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亚马逊拥有的这种科技能力本身。假设让一个人从地心说支持者变为日心说支持者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那么,如果亚马逊想要改变用户的其他认知呢?

    这是用户自我发展的偶然,还是亚马逊利用技术造成的必然?换一句带有男权社会色彩的话来说:亚马逊究竟是你儿子,还是你爹?

    以“今日头条”为例。作家无论在平台上发送任何内容,系统都会先尝试着给予一定数量的推荐。比如说把这条内容推送给一万人,然后计算这一万个人里会有多少人愿意点开阅读。如果比例达到标准,就会向更大范围的用户进行推送;如果达不到标准比例,那么就会停止推荐,让这条消息自然沉底。这相当于给每一个作家制定了绩效考核指标,而且在最短时间内就可以给出反馈——读者喜欢或者不喜欢。同样,如果你是一名读者,在每次给你推送的消息,系统会检测你点开了哪几条。然后在下一轮推荐时,去掉那些你不感兴趣的主题,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于是,你越点越多,你想要看的也越来越多,最后根本停不下来。

    也就是说,你的订阅和阅读从一种主动行为,变成一种被动行为。你最终能看到什么,并不取决于你的主观意愿,而是由系统决定——决定你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回到亚马逊的问题上来,如果是系统“希望”你看到什么的话,这究竟算是你的自由选择,还是科技公司利用技术造成的某种必然?

    什么叫“我是你爸爸时代”?这就是,科技公司认为它们比你更懂你,它们的判断高于你的判断,它们的意志凌驾于你的意志之上。

    传统互联网时代,用户是作为单纯的消费者而存在。互联网公司无论提供的是服务还是内容,用户的主要行为是消费。但是,在“我是你爸爸时代”,用户除消费内容和服务之外,还被科技公司当作生产资料的一部分。不单要消费内容和服务,还需要充当信息的传播路径和提升用户活跃度的工具,用户行为本身也从消费变成生产。

    这就是各种智能算法不断被诟病,但是科技公司依然在不断加大投入和执行力度的原因——它是有效的,受到智能算法控制的用户,能够产生设计者所期待的行为,得到他们想要的数据。

    而你的意志呢?你的意愿呢?你的选择呢?这些事情好像已经变得不再重要。我认为,“我是你爸爸”的背后,潜藏的逻辑是:一小部分人高于另外的多数人,前者可以决定后者的行为。从决定他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逐步演进到决定他们相信什么、赞同什么以及认同什么。因为前者比后者聪明,而且占据技术上的优势。

    未来的高科技公司,有必要的话,可以通过控制你看到的每一个网页、每一条信息、每一个路边灯箱,或听到的每一句广播,影响你的潜意识,让你莫名其妙辞掉工作,醒悟过来时发现自己站在某个鸟不拉屎的高原湖边,只不过是因为当地企业向网络公司支付了一笔高额旅游推广费而已。

    网民喜欢叫这个“爸爸”,那个“爸爸”,可能他们都是对的。

(1) 浏览文章,说说“我是你爸爸时代”有何时代特征?
(2) 编写阅读提示可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你为本文编写一段阅读提示。50字左右。
(3) 你读了这篇文章后转发到了朋友圈,引起广泛讨论。联系生活,请你针对网友的留言作出回复。

网友甲留言:科技即将控制人类?是不是杞人忧天了?

网友乙留言:读完文章,惊悚。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身心就被绑架了,我还是我吗?

你的回复:

现代文阅读 困难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品紫砂壶

余显斌

    ①一个茶人,拿着一把紫砂壶,泡上一壶茶,坐在古柳大树下的青石上,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简直是山水田园般的生活。这一刻,什么名利,什么得失,都已了无踪迹,心中唯有茶花如雪,清香细细,唯有蝉鸣声声,山泉溅溅。

    ②周作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不是山中饮茶,是都市茶寮饮茶。山中饮茶,当用紫砂壶,与田园生活,与篱笆豆角的山村风光很是吻合。

    ③陶渊明诗歌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时,茶饮还不普及,紫砂壶更未出现,否则“归去来兮”的他,捏着一把紫砂壶,在东篱下一边品茶一边观赏着菊花,真有一种“人淡如菊”的情态。

    ④紫砂壶的出现,要晚于许多茶具,譬如邢瓷、青瓷、兔毫盏等。可是紫砂一出,后来居上,竟然成为一品茶器,也成为文人的喜爱之物。文人,竟然将一把紫砂壶,当作一方宣纸世界,作为抒发情感的对象。于是,造壶已经不只是匠人之事,也成为一些文人写诗填词之余的爱好。

    ⑤紫砂壶能葆茶香,能提茶味。明末文震亨谈论紫砂壶的妙处时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紫砂壶让茶香清新如初,毫无异味,毫无变更。紫砂因茶而兴,茶也得紫砂而香远益清。

    ⑥文人收藏紫砂壶,已不仅仅是为了品茶,更是为了在闲暇之余,在竹影琳琅、绿影映墙之时,拿在手里细细把玩,修身养性、涵养品德。紫砂壶也因之成为文人梦寐以求的茶具,甚至千金难求,罕如美玉。紫砂壶名家供春所制紫砂壶,清朝时期成为极品。雍正年间的状元周澍曾得到一款供春的紫砂壶,绘画著文之余,泡茶独品,清雅非常。此壶价钱,用他的文字描述:“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年,则值金一笏。”

    ⑦紫砂壶古朴厚重,如君子的为人;紫砂壶外实内虚,如君子的品德;紫砂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特质,如君子的________。文人赞美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

    ⑧这说的是紫砂壶,也是中国文化的君子风度。

    ⑨一品的紫砂壶,一品的君子人格。

(选自2019年5月1日《中国教师报》,有删改)

(1) 上文用细腻的笔触分别介绍了紫砂壶的出现时间、特点、、文化内涵等内容。
(2) 联系上下文,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两字词语。

紫砂壶古朴厚重,如君子的为人;紫砂壶外实内虚,如君子的品德;紫砂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特质,如君子的

(3) 细读全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拿着一把紫砂壶,泡上一壶茶,会使人忘却得失,感受田园生活般的宁静。 B. 紫砂壶的出现晚于许多茶具,但一经出现,立即成为一品茶器,也成为文人的喜爱之物。 C. “方非一式,圆不一相”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紫砂壶壶形各异,不是方形就是圆形。 D. 紫砂壶能保持茶的清香如初,又无熟汤气,常常融入文人制作的心血,一把名壶的价值可以罕如美玉。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