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姜。吴主将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 , 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有删改)

【注释】①伯嚭(pǐ):人名,吴国大臣。②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③吊死问疾: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吴王将之    许:    ②乃兴师北齐    伐:

(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

(3) 伍子胥认为“勾践不死必为吴患”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考点】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题组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材料一】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1]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2],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3],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4]。既而动星象[5],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6]。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7],先生以之[8]。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9],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器,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10],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11]?而使贪夫廉[12],懦夫立[13],是有大功于名教也[14]。某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15],乃复其为后者四家,以奉祠事[16]。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17],江水泱泱[18]。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四部丛刊》本《范文正公集》卷七

请补全下列文言知识清单。

文言知识清单

[1] 严先生,即严光,字子陵,少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称帝后,严光变姓名隐遁,刘秀觅访征召至京。同床共寝,严光以足加光武帝腹上,次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后辞官不受,退隐于富春山(今浙江桐庐),后人称其所居之地为严陵濑。事见《后汉书·隐逸传》。范仲淹于宋仁宗明道年间出知睦州(辖境相当于今浙江桐庐、建德、淳安),始构严先生祠堂,使其后人奉祀,并作此记。

[2] 赤符:新莽末年谶纬家所造符箓,谓刘秀上应天命,当继汉统为帝。汉为火德,火色赤,故称。后亦泛指帝王受命的符瑞。六龙: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3] 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后亦泛指统治者所役使的民众和藩属。这里是使之为奴,引申为统治、管辖。亿兆:指庶民百姓。

[4] “惟先生”句:意谓严光能以节操为高,平交光武帝而不卑不亢。

[5] 动星象:即刘秀与严光共卧,严光以足加秀腹上,次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事。

[6] “惟光武”句:谓光武帝能以礼屈身降尊平等对待严光。

[7] “不事王侯”句:语见《易·蛊》卦辞:“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孔颖达正义:“不复以世事为心,不系累于职位,故不承事王侯,但自尊高慕尚其清虚之事,故云‘高尚其事’也。”

[8] 以: ① 。之: ② 

[9] “在《屯》之初九”三句:《易·屯》初九《象》辞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孔颖达正义:“贵谓阳也,贱谓阴也。言初九之阳在三阴之下,是‘以贵下贱’……既能‘以贵下贱’,所以大得民心也。”

[10] 微: ③ 

[11] 遂: ④ 

[12] 廉:不苟取。

[13] 立:指立志。《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14] 名教: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儒家礼教。

[15] 奠:谓置祭品祭祀。

[16] 祠事:祭礼,祭祀之事。

[17] 苍苍:茫无边际。

[18] 泱泱:水深广貌。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 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 , 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曾子七十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谥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 , 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乘烛夜行,犹贤乎暝目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互利:专注敏锐。②荒芜:杂草丛生,田地流发。此处指学业荒废。③坎壈(lān):困顿,不得志。④因循:守旧法而不知变更。此处指不愿重新学习。⑤面墙:指不学之人如面对着墙,一无所见。⑥瞑目:闭上眼睛。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乃 皆

(2)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②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3) 两篇选文都在谈论有关学习的话题,请说说作者主要提出了哪些观点。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