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保护用户隐私需要“规则之锁”

彭飞

①随着信息时代、智能社会的到来,如何有效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隐私权,成为一道紧迫的现实课题。

②不久前,国外某汽车品牌车内摄像头拍摄的一组高清画面引发热议。网友表示,私家车内部属于私密空间,如果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车内的一举一动都被摄像头记录下来,甚至上传云端,会让人没有安全感。尽管相关品牌已经作出回应,但尚不足以完全消除人们的疑虑。

③实际上,不少以“智能网联”为卖点的汽车产品都有类似配置,而且还可能配备麦克风、温度检测等一系列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是智能汽车实现人脸识别、疲劳驾驶监测、语音交互等功能的基础,也是产品的竞争力所在。然而,无论功能如何丰富,都不能以牺牲个人隐私为代价。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如何兼顾舒适性、便利性、安全性与用户隐私保护,是每一个汽车品牌的必答题。

④智能汽车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仅仅是移动互联时代隐私保护的一个切面,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案例中,就有一些商家未经用户同意,通过人脸识别收集用户个人详细信息,导致大量隐私泄露。手机APP过度索取权限、智能家居存在安全漏洞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充分说明,隐私保护已成为关乎智能化、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⑤保护个人信息,需要给用户隐私加一把更精巧、更严密的“规则之锁”。这其中,不仅包括具体法律条文的增设、修改,也包括一套针对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法治原则。比如,过去面对企业收集用户信息时,我们基本奉行“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但在网络时代,“合法、正当、必要”“最小够用”等原则,应当成为收集和处理用户信息的准则。不久前,有关部门出台规定,明确了39类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建立信息收集的“正面清单”;今年1月,北京、上海等城市大幅精简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调查报告,隐去不必要的病例个人信息,只公布必要内容,类似的制度设计与治理实践受到好评,正是由于遵循了与网络时代隐私保护相适应的法治原则。

⑥他律至关重要,自律也不容忽视。网络时代的隐私便权,与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许多情况下,产品服务与隐私保护之间并非完全对立,以智能汽车企业为例,如果能够在收集和使用数据的过程中完善程序、升级技术、细化管理,就有机会实现商业利益与用户隐私保护的双赢。特别是一些平台企业,掌握并管理着海量用户数据,能不能在数据的收集和使用中加强自律,关乎用户个人隐私保护,也关涉全社会信息安全,未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守护其隐私,将成为一条重要的商业伦理;能否把隐私保护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将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家企业优劣的重要指标。顺应这种趋势 , 自觉将隐私保护的关口前移到自身的日常经营中,企业才能走得长远。

⑦智能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便利与个人隐私保护,并非无法兼得。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确立更加明确的规则,不断升级技术、强化监管,就能兴利除弊,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更好增进民生福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 他律至关重要,自律也不容忽视。 B. 保护个人信息既要法律条文和法治原则的约束,也要企业自律。 C. 智能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便利与个人隐私保护,并非无法兼得。 D. 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确立更加明确的规则,不断升级技术、强化监管。
(2) 结合上文内容,分析第⑥段“顺应这种趋势”中“这种趋势”具体指代什么。
(3)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⑤⑥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考点】
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 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中心论点; 逻辑顺序; 文章结构方式;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愿你披荆斩棘  磨砺成自己的榜样

    ①和父辈们普遍崇拜的战斗英雄、先进人物相比,如今的年轻人似乎不知道该向谁看齐,只被演艺和商业明星的光环晃得头晕目眩、不可自拔。榜样的背后,是价值的取向,难道我们年轻人,真的是沦为精神空虚、拜金主义、娱乐至无、幻想“一夜成名”的代名词了吗?

    ②我不服,我想你也不服,“偶像”这个词,本身就含有“虚幻”“盲日”的意义,容易误导人想到明星,而“榜样”则是指“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二者含义并不完全相同,怎能混为一谈?

    ③况且,当下中国玉少见枪林弹雨、血染山河,但有责任、有担当、愿奉献的青年人比比皆是。年轻的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训练突遇飞机故障,生死边缘的4.4秒仍试图救飞机,重伤牺牲:29岁北大女博士娄滔不幸患渐冻症,她最后的愿望是将器官都捐出来,救命的部分尽管用!”:80后的余静两年前主动报名胜村扶贫,“大湾村一户不脱货,我就不撤岗!“:80后特警张为保护居民楼200多居民的安全,第一个冲进屋内,阻止歹徒引燃爆炸物,自己却被烧得“像个烂桃子”……他们恪守和实践着这些宝贵精神品质,成为社会中最温暖人心的力量。

    ④榜样找错了,人生就歪了。多元化并不意味着没有标准,这个时代,谁才能够成为我们的榜样?明星可以吗?如果他醉心艺术、孜孜以求,不是碰运气、靠脸蛋炒得大红大紫;如果他德艺双馨、言行一致,不是给粉丝一面、背地一面的“戏精”,当然值得扬。

    ⑤“失致者”可以吗?当柯洁以一己之力代表人类与人工智能对战,却负于阿尔法狗,谁又能说他的勇气和坚持不值得被称为“榜样”?失败不可怕,拼过就佳得!

    ⑥谁都可以成为“榜样”,关键是要学习他的是什么?是羡基他腰缠万贯、挥金如土,还是饮佩他的奋斗之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是眼红他的前呼后棚、派头十足,还是崇拜他的废寝忘食、心无旁?这一点,你心里一定得有答案。心中有光,你才会发光。

    ⑦两个榜样胜过二十条教诲,一次行动胜过二十次感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千中变为现实。愿这个新时代,能唤醒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不管你是20岁、30岁,还是50岁、60岁,愿你拨荆斩棘、矢志不渝,磨砺成自己的榜样。

(选自《人民日报给青年的一封信》,有改)

(1)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指出了如今父聚们崇拜的榜样大多是战斗英雄、先进人物、演艺和商业明星以及“失败者”。 B. 当下中国有责任、有担当、愿奉献的青年人比比皆是,他们成为了社会中最温暖人心的力量。 C. “偶像”含有虚幻和盲目的意义: “榜样”是指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D. “两个榜样胜过二十条教诲,一次行动胜过二十次感动”,说明榜样和行动的力量是巨大的。
(2) “心中有光,你才会发光”,谈谈你对“心中之光”的理解。
(3)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行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

    ①“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读唐代魏征所写《述怀》中的诗句,很难不被作者的格局与胸怀所感来。人生路没漫,能不能砥砺志气、激发意气,的确影响着个人的成长发展、精神境界。

    ②古人云:“胜负之征,精神先见。”做人做事,都应该有那么一股子气。

    ③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纵观历史长河,那些经得住岁月冲刷的,往往是“天地英雄气,千秋尚涤然”;那些能让后人启迪思维、浸润心灵的,大多是清正风气、嘉言懿行。从“三过家门而不入”到“鞠躬尽疼,死而后已”,从“药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吃别人嚼过的候没味道”“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抚今追昔,种种凛然意气、凌云志气、冲天豪气,长存于人们的记忆中,为一代代人确定了精神坐标。

    ④有什么样的精气神,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意气风发还是颓靡消沉,局面肯定大为不同。一个人如果干事创业缺乏意气,就容易踟蹰不前、安于平庸。这样的人或是患了“守摊病”,工作力度递减,降低标准、坐吃老本:或是得了“不为病”,工作束手束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是生了“畏难病”,缺乏直面困难、解决矛盾的担当和勇气,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难题就低头。在这些人身上,暮气沉沉、缺乏朝气,做工作自然难以迸发锐气。

    ⑤“气者,人之根本也”。葆有强大的意气、志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始终拥有往前冲的力量。风沙中,焦裕禄斩钉截铁,“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浪涛里,王继才意志如钢,“我一定把岛守好,直到守不动为止”。一首经典老歌有这样几句歌词:“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岭!”为什么革命人能永远年轻?就在于他们在拼搏中投入了情感的力量,在奋斗里保持了激情的状态,由此激荡起枕戈待旦的干劲,蓄积了舍我其谁的意气。

    ⑥“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前进路途中,我们纵然会遭遇改革的“拦路虎”、发展的“绊脚石”,但即便千难万难,也要像“站立在海中的岩石”那般,经得起海浪的冲击。坚定意志、弘扬正气,不为利益所困、不为得失计较、不为私利左右,拒绝知难而退、患得患失,警惕固守陈规、疲沓飘浮,就不会被困难所扰,才能意气风发阔步向前。

    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做改革开放过程中冲锋陷阵的“闯将”,当民族复兴进程中攻城拔寨的“尖兵”,尤其需要凛然意气、凌云志气、冲天豪气。意气常存,如朝阳始起;蹲厉风发,似蓓蕾初绽。唯如此 , 船到中流才能勇立潮头,人到半山才能愈战愈勇,凝聚起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9日有改动)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指出下面两个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每个横线只填一种论证方法)

①风沙中,焦裕禄斩钉截铁,“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浪涛里,王继才意志如钢,“我一定把岛守好,直到守不动为止”。

②前进路途中,我们纵然会遭遇改革的“拦路虎”、发展的“绊脚石”,但即使千难万难,也要像“站立在海中的岩石”那般,经得起海浪的冲击。

(3) 文章第④段,列举了哪三种工作状态?
(4) 结尾一段中划线词“如此”指的是什么?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砥砺笃定自若的心境

宋  威

    ①“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每每读到白居易的这首诗,总是让人心生感慨。大多数人越老越怕添新岁,诗人却与众不同,面对新春欢喜雀跃,因为他觉得,年纪开始了第七个10年的人,屈指算来,并不多见,故此值得高兴。可见,拥有好的心境,面对世事就能乐观处之。

    ②面对年岁的更迭如此,面对工作、生活亦然。有的人正经历“成长的烦恼”,有的人已遭遇“中年危机”;有的人在前进的坡坎上挥汗如雨,有的人在事业的瓶颈处辛苦劳碌。倘若一味盯着劣势、不足,感物伤怀,颓唐气馁,只会进退无据;调整视角,换个心境,或许就是另一番景象。心态决定状态,砥砺笃定自若的心境十分重要。

    ③“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志向犹如前进的灯塔,目标越坚定,心态越笃实。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孜孜不倦、呕心沥血,没有因“一穷二白”而放弃,也从未因危险或诱惑而摇摆,还从容写道: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一个为理想搏击的人,决不会在困难面前当逃兵,更不会斤斤计较、满腹牢骚,而是以乐观的心态迎难而上,以淡泊的心态对待名利。“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心有所向,行有所达。坚定志向、矢志不渝,才能内心安宁、不再彷徨,最终战胜艰难险阻。

    ④有人说,一个人越敢于承担重任,就越意气风发。责任固然沉重,却如“压舱石”,让人临高处而不忘形,处低谷而不丧志。上世纪50年代,为战胜福建东山县的灾荒和贫困,谷文昌带领干部群众植树造林,可苦干多年,试种十几个树种、几十万株苗木,均未成活。但谷文昌并没被失败和挫折压垮,他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坚忍不拔、百折不回,最终以漫山木麻黄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令谷文昌志笃意坚的,正是“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使命意识、责任担当。这样的责任感,让人即使面临困境,也能以积极心态努力应对。

    ⑤有时,保持好心态不仅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哲人有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像读书那样,用一只眼睛观察表象,另一只眼睛洞察本质、探寻规律,内心自然就有底气;用一只眼睛察看万物,另一只眼睛审视自我,分清利弊、见贤思齐,自能收获沉稳练达的气质。跳出思维窠臼,警惕“空间迷向”,拒绝人云亦云,方能拓宽视野、增长智慧,让好心态始终相伴。

    ⑥“世界如一面镜子: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以良好心态面对世事,始终保持微笑、振奋精神,不怕暗礁、不惧荆棘,生命总能绽放出新的光彩。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拥有好的心境,面对世事就能乐观处之。 B. 砥砺笃定自若的心境。 C. 坚定志向、矢志不渝。 D. 保持好心态不仅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
(2) 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比喻论证 B. 举例论证 C. 道理论证 D. 对比论证
(3)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②③④⑤段是层层递进关系。 B. 文章第①段引用白居易的诗句引出论点,充当道理论据并证明论点。 C. 第④段画线句子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生动性。 D. 状态决定心态,状态好,心态就自然好。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