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阅读

蔬食

(清)李渔

声音之道,丝不如 , 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选自《闲情偶寄》,有制改)

[注]①脍:细切的肉。②羲皇:指伏羲。后文中的“唐虞”指唐尧与虞舜,都是上古时候的贤王。

(1) 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B.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C.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D.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丝不如        水中藻、荇交横,盖柏影也 B. 木食        各隐卷底褶中 C. 崇俭        俭养德 D. 得以有        属予作文以记
(3)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先用“声音之道”来类比“饮食之道”,提出饮食上崇尚追求自然的观点。 B. 作者认为跟肥腻远离,以蔬菜为主食,甘于吃蔬菜,是与崇尚古玩差不多的雅事。 C. 作者编《饮馔》,既有崇尚节俭,恢复古风的原因,也有珍惜生命不愿杀生的缘故。 D. 作者说蔬食的好处很多,如清、洁、芳香、松脆等,但能称为至美,是在于“鲜”。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常用文言虚词;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林大中字和叔,婺州永康人。入太学,登绍兴三十年进士第,知抚州金谿县。已而主太常寺簿。光宗受禅,除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奏言:“进退人才,当观其趣向之大体,不当责其行事之小节。趣向果正,虽小节可责,不失为君子;趣向不正,虽小节可喜,不失为小人。”马大同为户部,大中劾其用法峻。上欲易置他部,大中曰:“是尝为刑部,固以深刻称。”章三上不报。又论大理少卿宋之瑞,章四上,又不报。大中以言不行,求去,改吏部侍郎,辞不拜,乃除大中直宝谟阁,而大同、之瑞俱与郡。城南民田,潮溢不可种,大中捐公帑治石筑之,民不知役而蒙其利。郡讹言夜有妖大中谓此必黠贼所为立捕黥之人情遂安。大中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 及侂胄诛,即召见,落致仕,试吏部尚书。嘉定改元,兼太子宾客。是年六月卒,年七十有八,赠资政殿学士、正奉大夫,谥正惠。

节选自《宋史•林大中传》)

(1)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抚州金谿县(知:担任) B. 退人才(进:提拔) C. 上欲置他部(易:改换) D. 固以深刻称(深刻:深入透彻)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郡讹言夜有妖大中谓此必黠贼所为立捕黥之人情遂安

A. 郡讹言/夜有妖/大中谓此必黠贼/所为立捕黥之/人情遂安 B. 郡讹言夜有妖/大中谓此必黠贼所为/立捕黥之/人情遂安 C. 郡讹言夜有妖/大中谓/此必黠贼所为/立捕黥之人/情遂安 D. 郡讹言夜有妖/大中谓此必黠贼/所为立捕黥之人/情遂安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大中在做殿中侍御史时,向皇上上奏,提拔退抑人才,应当观察他的志趣志向 ,不应当对他行为的小节求全责备。 B. 林大中多次上奏章弹劾户部官员马大同和大理少卿宋之瑞,朝廷不予回应,他就要求辞官回家。 C. 城南百姓田地因潮水漫进无法耕种,林大中用公款购石料修筑田地,百姓没有服劳役就蒙受了惠利。 D. 林大中罢官还乡,退处十二年, 后来又复出做官,享年七十八岁,谥号正惠。
(4) 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侂胄诛,即召见,落致仕,试吏部尚书。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读《魏公叔痤病》一文,完成小题。
        魏公叔痤①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②,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③,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④弗能听,勿使出竞⑤。”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⑥乎!”
        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⑦以不悖者为悖。
【注】①公叔痤(cu6):魏相。②即:如果。不可讳:意为不幸去世。③御庶子:家臣。公孙鞅:即商鞅。④为:如果。⑤竞:同“境”。⑥悖:糊涂、昏聩。⑦固:原来。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公叔痤曰         ②王以国事听之也
③秦果以强        ④悖者之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出而谓左右曰

A.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八则》) 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 C.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 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此非公叔之悖也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②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予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5)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文中的惠王之“悖”给了我们怎样的借鉴?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 , 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 ,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

【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上书谏寡人          诽谤 B. 诸吏人皆案堵如      公问其 C. 门庭市              烨然神人 D. 待诸侯至定约束耳   水落石出者
(2) 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 父 老 除 害 非 有 所 侵 暴 无 恐!

(4) 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 【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