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学作品阅读

夏天奔跑的声音

[美]雷·布拉德伯里

年迈的桑德森先生在自己的鞋店里巡视,一边轻轻触摸货架上的每一双鞋。他就像宠物店的店主,店里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他关切地碰碰它们,为它们整理好鞋带,调整好鞋舌。然后,环顾四周,满意地点点头。

片刻之前,桑德森鞋店的门口还空荡荡的。下一秒,男孩道格拉斯笨拙地站在那里,低头看着自己的皮鞋,仿佛这双笨重的鞋子已经深陷水泥地里拔不出来了。道格拉斯从夏日正午的艳阳下挪动身体,小心翼翼地把硬币码在柜台上。

“什么也别说!”桑德森先生说。

道格拉斯僵住了。

“我知道你想买什么。”桑德森先生说,“每天下午你都站在我橱窗的前面。你觉得我会看不到你吗?你想买的是绵白网球鞋。最后,我还敢说你想赊欠。”

“不是!”道格拉斯喊道;呼吸急促。“我想到了比赊欠更好的办法!"他喘着气说,“在我告诉您之前,桑德森先生,您必须回答我一个小问题。您还记得自己最后一次穿运动鞋是什么时候吗,先生?”

桑德森先生脸沉了下来。“哦,二十年,让我想想,三十年前吧。为什么这么问?”

“桑德森先生,难道您不觉得亏欠顾客吗?您至少应该试穿一下自己卖的鞋子,哪怕一分钟,不然您怎么知道穿上去什么感觉?”

男孩的狂热让桑德森先生有些退缩,他一只手摩挲着下巴。“这……”

“桑德森先生,”男孩滔滔不绝,“您卖东西给我,我也会把同样价值的东西卖给您。”

“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孩子?”桑德森先生疑惑地问。

“我当然希望您能试一试,先生!”

老人默默地坐了下来,气喘吁吁地将网球鞋套在自己狭长的脚上。顺着西裤深色的裤脚看过去,它们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桑德森先生站了起来。

“穿起来感觉怎么样?”男孩问道。

“感觉很好。”他准备坐下来。

“别!”道格拉斯伸出手,“桑德森先生,现在您能来回走两步,然后我再告诉您剩下的话吗?是这样的:我还差您一美元。不过,先生——一旦我拥有了这双鞋子,您知道会发生什么吗?”

“你想说什么?"

“我会帮您拿包裹,给您买咖啡,帮您跑邮局...每一分钟,您都会看到我从这里进进出出。感受一下这双鞋子,桑德森先生,想象它会带着我跑得多么快。感觉到里面的弹簧了吗?感觉到鞋子内部在奔跑了吗?感觉到我能够飞快地干完这些事情不让您操一点心了吗?您悠闲地待在凉爽的店里,而我在满城跑!不过,到处跑的可不是我,而是鞋子。它什么地方都可以去!"

桑德森先生惊讶地站着。这番话就像汹涌的激流一样裹挟着他,他开始深陷到鞋子里。伴着从门口吹进来的微风,他轻轻摇晃起来。他像踩在草丛里,又像踩在富有弹性的黏土上。

店外面,几个行人正顶着大太阳走在人行道上。

老人和男孩彼此对视,男孩显得兴高采烈,而老人看起来如有顿悟。

老人脚步轻盈地穿过店铺,走到放满鞋盒的墙边,取了一双鞋给男孩,然后又在一张纸上列了个清单。男孩穿上鞋之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

“这是今天下午你要为我做的一堆事情。办完这些事,我们就两清了。”

“谢谢您,桑德森先生!”道格拉斯蹦蹦跳跳地准备离开。

“等等!"老人俯身向前,“鞋子感觉如何?"

男孩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它们深陷在河流中,深陷在麦田里,深陷在正将他推出城去的风中。他抬头看着老人,他的眸子在喷火。

“像羚羊?”老人问道,视线从男孩的脸上移到鞋上,“瞪羚①?”

男孩想了想,犹豫了一下,然后很快地点点头。几乎一瞬间,他就不见了,网球鞋的声音消失在丛林般的高温里。

桑德森先生站在阳光灼热的门口,侧耳倾听。很久以前,当他还是个爱做梦的男孩时,他就记住了那个声音。这些美丽的生物在蓝天下跳跃,它们穿过灌木丛,留下轻柔的奔跑回音。

“羚羊,”桑德森先生说,“瞪羚。”

他弯腰拾起男孩扔掉的冬鞋,曾经的雨雪让鞋变得沉甸甸的。老人走出了骄阳的炙烤,脚步轻柔、淡然、缓慢……

(选自《雷·布拉德伯里短篇自选集》,有删改)

[注]①瞪羚:羚羊的一种,非常敏捷。

(1) 梳理小说情节,将下面图表补充完整。

         ⇒在道格拉斯的恳请下,桑德森先生试穿了鞋子   ⇒  ②           ⇒  道格拉斯像瞪羚一样消失了,桑德森先生回想起少年时光

(2) 联系语境,分析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①道格拉斯从夏日正午的艳阳下挪动身体,小心翼翼地把硬币码在柜台上。

②老人脚步轻盈地穿过店铺,走到放满鞋盒的墙边,取了一双鞋给男孩,然后又在一张纸上列了个清单。

(3) 小说用了不少笔墨写道格拉斯劝说桑德森先生,这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4) 读完本文,也许你会联想到这些词语:青春活力、理解尊重、梦想追求……请结合小说内容,围绕一两个词语谈谈你对主题的理解。
(5) 男孩道格拉斯与桑德森先生彼此影响,共同成长。下列三组人物也有类似的关系,请选择一组,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A孙悟空和唐僧(《西游记》

B简·爱和罗切斯特(《简·爱》

C哈利·波特和他的伙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考点】
梳理、概括文章情节; 挖掘、感悟文章主题;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二)文学作品阅读

粮食

茹志鹃

一九四七年的冬天刚开始,就给穷人来了个下马威,冻得舌头都僵了。这里敌我双方正值“拉锯”状态,土地改革还没开始。老寿仍裹着他那件破棉袄,腰里扎了根绳子,背着个小粪筐,在外转了一天,现在天都黑净了,才跑回家来。一进门就对老伴说:“有吃的吗?给一口,肚里都结冰了。”说着就丢下粪筐,蹲到灶门前,拨着余火,烤着打战的身子。

老寿的老伴是个苦死累死不讨饶的硬女人,就是爱唠叨几句。照老寿的话说,“是个贤德的人,话多,也多在理上。”

老伴一看老寿冻成这样,心疼了:“这一整天都没吃?”

“上哪吃去?”老寿用烤热的手,使劲擦着脸。老伴急忙掀锅盖,一碗现成的红薯叶玉米糊糊坐在热水里,她又特别优待,拿下馍馍筐子,掰了一大块高梁饼子给他。一边给,一边轻轻问道:“有情况啦?”

“还乡团领着一个团的匪兵,还带了两把铡刀,已经到了镇上。”

“那快给县大队报信呀!”

“我又不傻。这不刚从老甘那里来。”老寿耸了耸眉毛,端起了碗。但还没顾上喝,又把碗放在锅台上,从怀里掏出了四条干粮袋,眼瞅着地上说道:“老甘他们决定今晚就窜到敌人后面去,让过这股锋头,再打回来。他们到新区去,吃粮怕有难处……”

老伴一看这情景就明白了,也不等他把话说完,就揭开小木柜,拎出个面口袋,摔到老寿怀里,说道:“就这点高梁面了,这天寒地冻,咱不吃,叫孩子也不吃?你看着办吧!”

“有难处,这不假啊!”老寿仍旧两眼瞅着地上。又说道:“可是我是个在党的人。再说我们冷了,饿了,在家还能烤烤火,摘把野菜。老甘他们走出这么远去,还不知睡哪里,吃什么呢!这不都是为了咱……”

“唉!装吧装吧!啰嗦个啥!我才说了两句,你就说了一大套,谁不知道革命就是为了咱穷老百姓呀!”

“对!你是个明白人,都怪我嘴碎。说实在的。这点粮还不够他们吃一顿的,不过是个心,给防个急。回头老甘要从这里过,我让他来拿的。”老寿就这么检讨着,说着,和老伴一起把高梁面装进了干粮袋。最后面袋空了,而四条干粮袋只装了三条。

“该够啊!一条干粮袋装三斤,三四一十二。”老寿捏着那只空的干粮袋,踢踏着脚,转了一个身,又眼望着地,说道:“我咋记得家里还有十五斤高梁面呢!”

“这两天没吃啊?正巧我今天又烙了饼。”

“饼!也行啊!把饼切成小条条,装进去也成啊!”说着也没敢抬头,拿起刀就切老伴优待自己的那半拉饼子。这一次,老伴没吭气,把饼筐子递过来了。老寿把饼切好,装进口袋,然后端起灶台上那碗糊糊,看了看,重又坐到锅里。用手掌抹了抹嘴,说:“留给铁栓吧!”

“你喝了它吧!”老伴眼里已转了半晌的泪,到底流了下来。

“别难过,等解放以后,那时候啊!嗨!到共产主义那更美了,吃香的,喝辣的,任挑。”老寿吹灭了灯,又在灶门前蹲了下来。一边想着将来,一边等着老甘那轻轻的叩门声。

村里的狗,叫了几声,老甘来了。老寿在黑地里递上四条干粮袋,最难受的是他不得不说明其中有一袋是饼条子。

“老寿,你放心。哪里有老百姓就饿不着咱们。你们这点心,我带去防个急用。”老甘紧紧捏了捏老寿的手就走了。

老寿看他走远了,回身进屋关门。一摸,门栓上挂着两条干粮袋,老甘只拿了一半上了远路。打仗的人,留下了一半安家的粮。老寿悄悄地用手掌抹去两眼的热泪,把门关上。

(节选自《剪辑错了的故事》,题目为编者所加)

(1) 梳理小说情节,将图表补充完整。

(2) 口味下面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

“有难处,这不假啊!”老寿仍旧两眼瞅着地上。

(3) 文中写老寿的老伴是个“硬女人”,你认为她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阐述。
(4) 揣摩下面语句,联系全文,探究小说的主题。

①老寿在黑地里递上四条干粮袋,最难受的是他不得不说明其中一袋是饼条子。

②一摸,门栓上挂着两条干粮袋,老甘只拿了一半上了远路。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盲 盒

安谅

    明人造访老友大舒,应声开门的是他儿子会会。“叔叔,您好久没来了,快屋里坐,我爸爸在!”小伙子礼貌地照应道。“会会呀,又长高了,人也变结实了!”明人的脑子里,闪现出几年前那个沉溺游戏的半大小伙子的面容。

    会会有事,先走了。屋子里,大舒正对着茶几上的什么东西发呆。“明兄,你来得正好,瞧。”

    原来是花花绿绿的盒子。“不会是玩具盒吧?”明人不敢妄下定论。

    “你打开吧。”大舒又说。

    明人迟疑着,将盒子一一打开:哇,挺漂亮,都是动漫杂志上见过的那些人偶。

    “你看它们重样吗?”大舒问。

    明人仔细观察了那几个呆萌、逗趣的人偶,摇了摇头:“还真是不一样的。”

    “问题就在这里。买的时候,你并不知道里边装的是哪个,所以,失落感和惊喜感随时都会发生。”

    “这是下赌式的购买?”

    “没错。这种人偶玩具都是成系列的,十几二十几只一套,只有买全了,才可能买到最喜欢的那个。我没想到,现在这游戏大为流行。”大舒一脸无奈。

    “会会也迷恋上了?你很担心?”明人收住了微笑。

    “这就是我在他房间里发现的。可他说这是同学送的,他从来没花钱买过。他曾经着魔似的玩游戏,要不是你老兄帮我一起送他去了戈壁夏令营,他还不知变成什么样的人呢!”大舒感叹。

    “现在他快大学毕业了,找一份正常的工作,应该不赖呀。”明人接口道。

    “我刚才和他说了,千万别碰这个无底洞。听说,好多孩子买上了瘾,把钱都扔在上面了!”大舒说着,又忽然问道:“马季的相声《宇宙牌香烟》听过吧?”

    “怎么会没听过,春晚爆热的节目!”明人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那里头,马季说要推出系列成套宇宙牌香烟,集齐了可以换取当年奇货可居的20寸彩电……”

    “但再怎么你也收不齐,因为有三张图案绝对不会印!”明人禁不住打断了大舒的话头。

    “这正是销售的陷阱呀!”大舒憋不住直言:“我告诉会会,盲盒还是老套路啊,诱惑你——我甚至还把自己的收藏盒也打开给他看了,你懂的。”大舒苦笑。

    “哎呀,你把自己的老底亮出来了!”明人知道,大舒好多年前对“刮刮乐”痴迷到了疯狂的地步,每天都买,有几次还把老婆给他的买菜钱,都在街头书亭换了刮刮乐。一抽屉的刮刮乐,只中过几元、几十元的小奖。老婆为此都和他翻了脸,赌气回了娘家。还是明人好说歹说,帮他把她劝了回来,也帮着他从“刮刮乐”中自拔了出来。大舒把黑历史向儿子和盘托出,是想以自己的以往警示儿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数日之后,明人在路上邂逅大舒。“会会怎么样了,确定找什么工作了吗?”他关心地询问。

    “别提了,我那儿子竟然真迷上了盲盒。”大舒哭丧着脸。“他对我说,不是你告诉我‘很多人乐此不疲,盲盒有暴利’吗,所以他受到启发,准备做盲盒生意了,已经谈好一个加盟店。他还再三对我说,放心,爸爸,我是卖盲盒,不是花钱去买,你就看我赚上人生第一桶金吧。”大舒哭笑不得。

    明人拍了他的肩膀:“你这家伙,被年轻人甩在后边了。”

     “可他这么做,就没问题吗?”大舒并未舒展表情。

    明人的脸色,也不由冷峻起来。

 ——刊于《新民周刊》1064期

(1) 阅读全文,根据故事情节,梳理“大舒”的神情变化,将表格补充完整。

情节概括

“大舒”的神情变化

大舒在儿子会会房间发现系列的人偶玩具

①    

大舒多次警示儿子无果

②    

③   

哭丧着脸、哭笑不得

(2) 会会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着墨不多,且以侧面描写为主。作者设置这个人物有何用意?

(3) “明人”这个角色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结合下面两个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①“会会也迷恋上了?你很担心?”明人收住了微笑。

②明人拍了他的肩膀:“你这家伙,被年轻人甩在后边了。”

  

(4) 小语读了小说,认为最后两段文字可以删去,不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请根据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快乐

    ①“我妈有病,您也有病吗?”磊子对父亲说。看得出,磊子有些生气。父亲张张嘴,没出声。

    ②“您就惯着我妈吧,我妈要是没了,我看您怎么活。”磊子的声音越来越低,轻轻地抽泣起来。

    ③“你妈愿意这样做,就依着她吧。”父亲看着病床上打了止痛针才睡着的老伴,眼圈也红了。

    ④“我妈这辈子跟着您,一天好日子也没过过。”父亲又看一眼病床上的老伴,眼神里充满了深情的歉意。是的,磊子说的没错。母亲嫁给父亲后,就随父亲去码头当搬运工。瘦弱的母亲极其要强,像男人一样不惜力气,回到家后,累得常常饭没吃完就睡着了。磊子两岁时,父亲凭借读过几年书,被招到村里的小学当了一名老师。母亲依旧在码头搬运货物。

    ⑤磊子清楚地记得,他十岁那年的生日,母亲破天荒的给他买了一件新衣服。父亲回来看到后十分生气,说母亲惯着孩子。母亲眼里含着泪,但没有流下来,只是望着天空发呆。磊子看着母亲有些挺不直的腰身,忽然心就软了。他过去抱住母亲,哭着说:“妈,等我长大了挣好多钱,让您享清福。”三十多岁的母亲,因为常年的过度劳累,腰身过早地佝偻了,像一位老妪。

    ⑥磊子有些恨父亲。如果他不把家里的钱拿去帮助他那些贫困学生,他们的日子也不会这么清苦,母亲也不会年纪轻轻就落下腰疾。帮助人也行,得让自己的生活不过得那么寒酸吧,而父亲竟是那么“贪婪”,帮助的学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许多个。他说那些孩子的眼神那么清亮,却看不出希望的光,这多么让人心疼。于是,他就吝啬地对待家人,让别人家的孩子欢笑。

    ⑦母亲轻轻地咳了一声。磊子赶紧伸手擦掉泪,对母亲说:“妈,您感觉怎样?舒服些了吗?”

    ⑧“磊子,不怪你爸,是我让你爸把你给我凑的手术费……给那个女学生的。”“妈,可您……”磊子的眼泪又下来了。

    ⑨“磊子,我问过医生了,医生说我这个病即使做了手术,短期内复发的可能性还是很大。既然这样,何必浪费钱呢。虽说手术后也许能多活几天,但终日躺在病床上,也不见得是福气。那个女孩还那么小,关键是她做了手术后就能好起来,然后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过一生,你想想,钱花在她身上是不是更有意义?”磊子没再说什么,只是握着母亲的手痛哭流涕。

    ⑩一个月后,母亲在父亲的怀里离开了人世,含着笑。

    ⑪办完母亲葬礼的第二天,父亲和磊子就起程了。在路上,父亲第一次对磊子讲起了他的外婆。外婆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地震过去后,在陌生人的捐助下重建家园,外婆卖起了冰棍儿。后来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外婆依然卖着冰棍儿。一年365天,除了正月初一歇一天,正月初二就开始营业,不管雨雪天,也不管有没有顾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外婆把所有卖冰棍的钱,全捐给了红十字会,以及遭遇了天灾人祸的陌生人。外婆去世的时候磊子还没出生,有关外婆的事儿他知之甚少。

    ⑫“你妈受你外婆影响,想把公益一直做下去。做一个像母亲一样的人,是你妈缅怀你外婆的最好方式。”听了父亲的话,磊子猛然发觉,这些年,自己一直在错怪父亲。

    ⑬他们一路辗转,两天后到了那个大山深处的隐蔽的小村庄。磊子和父亲把带来的新衣服和文具放好,让需要的孩子排队领取。这些衣服和文具是按照母亲的遗嘱购买的,用了家里的所有余钱。

    ⑭磊子望着孩子们眼睛里透出的清亮而充满希望的光,心里忽然铺满了澄净的阳光,暖暖的。他把衣服和文具送到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中,忽然明白了母亲的快乐。

(1) 请以“母亲”的口吻,结合她的个人经历,在横线上填上相关情节,解开磊子对父亲的误解。

②跟你爸之后,随着你爸当搬运工,后来,你爸做了小学老师,我还在码头搬运货物,那时候我俩挣钱很不容易,攒下的钱都拿去帮助学生了。

④现在,我的病也治不好了,不如把钱捐给那个女学生,其实,做公益是我缅怀你外婆的最好方法。你爸这辈子都惯着我这么做,真正受委屈的是你爸。

(2) 请分析⑪段在文中的作用。
(3) 本文父亲形象突出,如“父亲张张嘴没出声”“父亲又看一眼病床上的老伴,眼神里充满了深情的歉意”,请分析加点词语对塑造父亲形象的作用。
(4) 文章结尾段对磊子的描写别具匠心,请加以品析。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