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文阅读,“旷达豪放苏东坡”专题学习活动,老师选择了苏轼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问题。

【甲】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丙】臣自颍移扬,过濠、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如云。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

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1) 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苏轼自夸身上虽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饱读诗书而气质高雅。 B. 颔联“踏槐花”源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 C. 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D. 尾联意为相信董传定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表达了对董传的期许和祝愿。
(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月色入

入村落

③臣亦不觉流

④臣窃

(3)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昔 常 不 信 其 言 以 今 观 之  殆 有 甚 者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

(5)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请你谈谈“气”和“诗书”的关系。
(6)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请你结合乙、丙两文写出对“乐天派”和“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的理解。
【考点】
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问题。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 这两篇诗文都表达了除敌报国的志向,苏轼词中的敌人是,诸葛亮文中的敌人是。(根据诗文内容和相关历史概括)
(2) 苏轼在这首词中抒发了的情感,诸葛亮在这段文字中表达了的志向。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 下面对这两篇诗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两篇诗文中都有作者自称的词语,分别是“老夫”与“臣”。 B. 两篇诗文所寄托的人生理想都与国家的前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C. 苏轼的词充满想象,诸葛亮的《出师表》则注重对现实的思考。 D. 苏轼的词重在抒发情感,诸葛亮的《出师表》则重在记叙往事。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实,字诚卿,其先北京人。实少孤,依叔父居。长,通诸国译语,骁勇善骑射,倜傥不羁。远近之民,慕其雄略,咸归心焉。

    岁乙亥,中原盗起。锦州张鲸自立为临海郡王,遣使纳款于太祖。以叛伏诛。鲸弟致初以叛谋于实,实厉声叱曰:“天之历数在朔方,汝等恣为不轨,徒自毙耳!”乃户口一万,募兵三千,丙子春,归。

    大将木华黎与论兵事,奇变百出。拊髀欣跃,大加称赏,遂引见太祖,献军民之数。帝大悦,赐鞘剑一,命从木华黎选充前锋。时张致复据锦州,实与贼遇于神水县,挺身陷阵,殊死战,杀三百余人,获战马兵械甚众。木华黎奏赐鞍马弓矢以励之。

    丁酉,太宗数召入见,实贡金币纹绮三篚。次陵州,遇寇,实与左右射之,毙二十余人,生获十余人朝于幄殿帝欢甚问遇盗之故命所获寇勿杀仍以赐实。后以右臂不能举,辞监军之职。帝遂赐宴,取金符亲赐之,授以汉字宣命 , 充御用局人匠达鲁花赤 , 子孙世其爵。丁巳,卒于博。

(《元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拊髀:拍打着大腿。②篚(fěi):圆形的盛物竹器。③幄(wò)殿:帐殿。④宣命:

皇帝的诏命。⑤达鲁花赤:蒙元时期具有蒙古民族特点和设置最为普遍的官职。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长(到了……的时候) B. 遣使纳款太祖(向) C. 以叛伏诛(不久) D. 户口一万(籍贯)
(2)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于幄殿/帝欢甚/问遇盗之故/命所获寇勿杀/仍以赐实 B. 朝于幄殿/帝欢甚问/遇盗之故/命所获寇/勿杀仍以赐实 C. 朝于幄殿/帝欢甚/问遇盗之故/命所获寇/勿杀仍以赐实 D. 朝于幄殿/帝欢甚问/遇盗之故/命所获寇勿杀/仍以赐实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远近之民,慕其雄略,咸归心焉。

②次陵州,遇寇,实与左右射之,毙二十余人,生获十余人。

(4) 何实的“雄略”具体表现在哪里?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

       景城有姜三莽者,勇而戆①。一日,闻人说宋定伯卖鬼得钱事,大喜曰:“吾今乃知鬼可缚。如每夜缚一鬼,唾使变羊,晓而牵卖于屠市,足供一日酒肉资矣。”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即素称有鬼之处,佯醉寝以诱之,亦寂然无睹。一夕,隔林见数磷火,踊跃奔赴;未至间,已星散去。懊恨而返。如是月余,无所得,乃止。盖鬼之侮人,恒乘人之畏。三莽确信鬼可缚,意中已视鬼蔑如矣,其气焰足以慑鬼,故鬼反避之也。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二)

       艾子行水途,见一庙,矮小而装饰甚严。前有一小沟,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顾庙中,而辄取大王像横于沟上,履之而去。复有一人至,见之,再三叹之曰:“神像直有如此亵慢!”乃自扶起,以衣拂饰,捧至座上,再拜而去。须臾,艾子闻庙中小鬼曰:“大王居此以为神,享里人祭祀,反为愚人之辱,何不施祸以谴之?”王曰:“然则祸当行于后来者。”小鬼又曰:“前者以履大王,辱莫甚焉,而不行祸;后来之人敬大王者,反祸之,何也?”王曰:“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节选自《艾子杂说》)

      【注释】①戆:鲁莽。

(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称有鬼之处(向来) B. 意中已视鬼蔑矣(像) C. 庙中(回头看) D. 拜而去(两次)
(2) 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 B. 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 C. 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 D. 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盖鬼之侮人,恒乘人之畏。

②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之?

(4) 两则故事都写到了“人不怕鬼鬼反而怕人”的内容,它们所要表达的主题相同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