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问题。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 这两篇诗文都表达了除敌报国的志向,苏轼词中的敌人是,诸葛亮文中的敌人是。(根据诗文内容和相关历史概括)
(2) 苏轼在这首词中抒发了的情感,诸葛亮在这段文字中表达了的志向。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 下面对这两篇诗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两篇诗文中都有作者自称的词语,分别是“老夫”与“臣”。 B. 两篇诗文所寄托的人生理想都与国家的前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C. 苏轼的词充满想象,诸葛亮的《出师表》则注重对现实的思考。 D. 苏轼的词重在抒发情感,诸葛亮的《出师表》则重在记叙往事。
【考点】
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文言文翻译;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阅读《活板》,完成后面的题。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 填空。
①《岳阳楼记》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中“具”通“俱”,是“全、皆”的意思,《核舟记》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一句中“具”是“具备、具有”的意思,文中“则第二板已具”中“具”的意思是:                 
②《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一句中“为”是“被”的意思,《小石潭记》中“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中“为”是“成为”的意思,文中“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中“为”的意思是: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奇字素无备者。

(3) 本文内容简明,条理清晰。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第②空用原文回答,其它空用自己的话回答。每空不超过4个字)
文章第②段,首先介绍活板的  ①              方法;其次介绍制版和印刷的方法,并且说明了印数越多越能体现的优点是  ②                ;然后,介绍了贮字的方法;最后与木制字模作比较,介绍 ③                的优点。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