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实验二
猜想
可能还有盐酸
可能还有氢氧化钡
实验过程
在试管中加入2~3颗锌粒,再滴加少量无色溶液A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无色溶液A,再滴加2~3滴氯化铁溶液
实验现象
无气泡产生
有②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
无色溶液A不含①
无色溶液A含有氯化钡和氢氧化钡
实验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旦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早碱性;
结论2:说明酚酞做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①实验方法:,②观察到现象。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4.00%
x
3
7.30%
8.00%
14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 , 发现D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②打开止水夹K2 , 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
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方案设计】
方案
方法步骤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猜想一不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①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②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增强,实验室产生的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验中产生的污染物必须无害化处理后再排放.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 , 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选项
结构
性质
用途
A
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
具有酸性
具有酸性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银离子
B
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
C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
具有碱性
具有碱性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D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氢氧化钙呈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二氧化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