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 , 发现D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②打开止水夹K2 , 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1) 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填化学式)和水。 
(2) 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 
(3) 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选填“>”“=”“<”)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旦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 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2) 实验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人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做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或“滴入植物油”目的分别是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早碱性;

结论2:说明酚酞做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 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②观察到现象

(4) 出现红色且不褪去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表中x为
(5) 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完成实验。则该同学根据现象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实验探究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