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苟堪励志勤读、自能循序渐进,惟单读时文 , 无裨实益,宜加以看书功夫,凡经史子集,结义涉猎,但须看全一种,再易他种,切不可东抓西拉,任意翻阅,徒耗光阴,毫无一得。阅书时见有切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若能分门别类,集成巨册,则作文时可作材料,利益无穷也。

[乙]读书宜勤恳勿懈,看书宜细心有恒。现看《史记》,颇切实用,每日规定看十页,必须自首之尾,逐句看下,有紧要处,摘录读书日记簿。有费解处,另纸摘出,求解于先生。今年若能看完《史记》,明年更换他书。惟无益之小说与弹词 , 不宜寓目。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

(均节选自《郑板桥家书·潍县署中谕麟儿

①时文:时下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②切:切合。③费解:不好理解。①弹词:一种把故事编成韵语,有白有曲,以弦索乐器伴唱的说唱文学。⑤寓目:过目,观看。高学教育。⑥这是郑板桥在潍县官署中写给儿子的家书。谕,告诉、使人知道,瞬儿,郑板桥之子。

(1)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堪励志勤读                      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B. 实益                          必能补缺漏(《出师表》) C. 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              但当涉猎 ,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D. 能分门别类                      皆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阅书时见有切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

②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

(3) 从选文中你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
(4) 选文中郑板桥多次使用“宜”字,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 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常用文言虚词; 文言文翻译; 一词多义; 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晏子患善恶不分
        齐侯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言进,则善无由入矣。”
                                                                                                                                                                                                                   (《说苑·政理》)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词语。
恢弘志士之气                ②宜付有司其刑赏                               ②为政何患                       ②此言也          

(2) 下面各项加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诚危急存亡秋也             患善恶不分 B.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百僚各得其所宜 C. 一体                           政何患 D. 光先帝遗德                             何察之
(3)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②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言进,则善无由入矣。

(4) 甲文诸葛亮希望后主“             ”(限填6个字),与乙文晏子和孔子的话相一致,但又有区别。

(5) 请引用甲文相关语句,分析乙文为政“善恶不分”会有哪些后果?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7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1) 与“母子视而笑”中的“相”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与人期行,委而去   B. 狼不敢前,眈眈 C. 儿童相见不 D. 形见绌
(2) 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居庙堂高     B. 时人莫许也 C. 孔子云:何陋有      D.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陈太丘与友行               ⑵苔痕上绿   

⑶秦王色挠,长跪而之         ⑷岂五百里哉  

(4) 请写出你学过的初中文言文中与“相委而去”中的“委”意思相同的一个句子来。

(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丝竹”与“案牍”各指什么?

(6) 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元方的父亲是好朋友,他们相约到遥远的地方去;结果陈太丘不守约迟到了,元方的父亲就离去。这件事怨陈太丘。 B.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说院子里满地都是澄澈的水,仔细一看,原来真是水,而且水里面藻、荇交错,相映成趣。 D. 《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说,孔子认为:刘禹锡的房子一点也不简陋,因为刘禹锡道德品质高尚。
(7)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去国怀乡

②春和

③把酒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3) 用原文填空。

①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的心态。

②文中与“悲”相对应的八个字是;与“喜”相对应的八个字是

(4) 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
(5)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发展的世纪,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与否,就取决于科技是否发达。我们将是祖国的建设者、主力军,我们又该有怎样的忧乐观呢?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