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角声满天”写鼓角齐鸣、杀声干云的战争场面,给人以低沉哀戚之感。 B. “半卷红旗”写将士们乘夜奔袭之状。夜寒霜重,战鼓擂不响的细节,更突出悲壮的气氛。 C. 最后两句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含蓄地点出了诗作的主旨。 D. 此诗用三个画面,涵盖了将士们在不足一昼夜的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反映了战争的艰苦性。
(2) 请自选角度赏析划线诗句。
【考点】
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建功立业;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诗歌鉴赏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中只写了三个画面:一个在白天,表现敌军云集而来,官军戒备森严;一个从白天到黄昏,表现战争的惨烈;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实际上连一天都不足,却涵盖了将士们在战争中的主要活动,也反映了战争的艰苦性。 B. 诗歌前两句公画出这样的图景: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日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出了不可侵犯的气概。 C. 三、四句写战争,给人以悲壮之感;“半卷”两句,先以“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之状,再加上一个“鼓寒”的声音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至于奔袭结果如何,也巧妙作了交代。 D. 诗作的结尾也很有特点:“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是抒写官军全体将士的心愿。这里表现出的忘身报国之情,感人至深,也含蓄地点出了诗作的主旨。
(2)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诗人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又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做了粗略但极高表现力的点染,衬托战地的悲壮场面。 B. 诗歌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C. 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 D. 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诗歌鉴赏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