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文阅读

我的中学时代

季羡林

 我幼无大志,自谓不过是一只燕雀,不敢怀“鸿鹄之志”。小学毕业时是1923年,我十二岁。当时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赫赫有名,为众人所艳羡追逐的地方,我连报名的勇气都没有,只敢报考正谊中学,这所学校绰号不佳,“破正谊”,与“烂育英”相映成双。

 可这个“破”学校入学考试居然敢考英文,我“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居然把英文考卷答得颇好,因此,我被录取为不是一年级的新生,而是一年半级,只需念两年半初中即可毕业。

 破正谊确实有点“破”,首先是教员水平不高。有一个教生物的教员把“玫瑰”读为jiǔ kuài,可见一斑。但也并非全破。校长鞠思敏先生是山东教育界的老前辈,人品道德,有口皆碑;民族气节,远近传扬。他生活极为俭朴,布衣粗食,不改其乐。他立下了一条规定:每周一早晨上课前,召集全校学生,集合在操场上,听他讲话。他讲的都是为人处世、爱国爱乡的大道理,从不间断。我认为,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会有良好的影响。

 教员中间有饱学之士。有一个姓杜的国文教员,年纪相当老了。由于肚子特大,同学们送他一个绰号“杜大肚子”,名字反隐而不彰了。他很有学问,对古文,甚至“选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我曾胆大妄为,写过一篇类似骈体文的作文。他用端正的蝇头小楷,把作文改了一遍,给的批语是:“欲作花样文章,非多记古典不可。”可怜我当时只有十三四岁,读书不多,腹笥瘠薄,哪里记得多少古典!

 另外有一位英文教员,名叫郑又桥,是江浙一带的人,英文水平极高。他改学生的英文作文,往往不是根据学生的文章修改,而是自己另写一篇。这情况只出现在英文水平高的学生作文簿中。他的用意大概是想给他们以简练揣摩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水平,用心亦良苦矣。

 我从小学到初中,不是一个勤奋用功的学生,考试从来没有得过甲等第一名,大概都是在甲等第三四名或乙等第一二名之间。我也根本没有独占鳌头的欲望。到了正谊以后,此地的环境更给我提供了最佳游乐的场所。校址在大明湖南岸,校内清溪流贯,绿杨垂荫。校后就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湖”。岸边荷塘星罗棋布,芦苇青翠茂密,水中多鱼虾、青蛙,正是我戏乐的天堂。我家住南城,中午不回家吃饭,家里穷,每天只给铜元数枚,作午餐费。我以一个铜板买锅饼一块,一个铜板买一碗炸丸子或豆腐脑,站在担旁,仓猝食之,然后飞奔到校后湖滨去钓虾,钓青蛙。虾是齐白石笔下的那一种,有两个长夹,但虾是水族的蠢材,我只需用苇秆挑逗,虾就张开一只夹,把苇秆夹住,任升提出水面,决不放松。钓青蛙也极容易,只需把做衣服用的针敲弯,抓一只苍蝇,穿在上面,向着蹲坐在荷叶上的青蛙,来回抖动,青蛙食性一起,跳起来猛吞针上的苍蝇,立即被我生擒活捉。我沉湎于这种游戏,其乐融融。至于考个甲等、乙等,则于我如浮云,“管他娘”了。

 但是,叔父对我的要求却是很严格的。正谊有一位教高年级国文的教员,叫徐(或许)什么斋,对古文很有造诣。他在课余办了一个讲习班,专讲《左传》、《战国策》、《史记》一类的古籍,每月收几块钱的学费,学习时间是在下午4点下课以后。叔父要我也报了名。每天正课完毕以后,再上一两个小时的课,学习上面说的那一些古代典籍,现在已经记不清楚,究竟学习了多长的时间,好像时间不是太长。有多少收获,也说不清楚了。

 当时,济南有一位颇有名气的冯鹏展先生,老家广东,流寓北方。英文水平很高,白天在几个中学里教英文,晚上在自己创办的尚实英文学社授课。他住在按察司街南口一座两进院的大房子里,学社就设在前院几间屋子里,另外还请了两位教员,一位是陈鹤巢先生,一位是纽威如先生,白天都有工作,晚上7时~9时来学社上课。当时正流行diagram(图解)式的英文教学法,我们学习英文也使用这种方法,觉得颇为新鲜。学社每月收学费大洋三元,学生有几十人之多。我大概在这里学习了两三年,收获相信是有的。

 就这样,虽然我自己在学习上并不勤奋,然而,为环境所迫,反正是够忙的。每天从正谊回到家中,匆匆吃过晚饭,又赶回城里学英文。当时只有十三四岁,精力旺盛到超过需要。在一天奔波之余,每天晚9点下课后,还不赶紧回家,而是在灯火通明的十里长街上,看看商店的橱窗,慢腾腾地走回家。虽然囊中无钱,看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也能过一过“眼瘾”,饱一饱眼福。

 叔父显然认为,这样对我的学习压力还不够大,必须再加点码。他亲自为我选了一些篇古文,讲宋明理学的居多,亲手用毛笔正楷抄成一本书,名之曰《课侄选文》,有空闲时,亲口给我讲授,他坐,我站,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要说我真感兴趣,那是谎话。这些文章对我来说,远远比不上叔父称之为“闲书”的那一批《彭公案》、《济公传》等等有趣。我往往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来偷看这些书。

 我在正谊中学读了两年半书就毕业了。在这一段时间内,我懵懵懂懂,模模糊糊,在明白与不明白之间;主观上并不勤奋,客观上又非勤奋不可;从来不想争上游,实际上却从未沦为下游。最后离开了我的大虾和青蛙,我毕业了。

我告别了我青少年时期的一个颇为值得怀念的阶段,更上一层楼,走上了人生的一个新阶段。当年我15岁,时间是1926年。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鸿移默化

(2)   正谊中学绰号不佳,“破正谊”与“烂育英”相映成双,然而学校的校长、教员却各具特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请举出四例。
(3)   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钓青蛙也极容易,只需把做衣服用的针敲弯,抓一只苍蝇,穿在上面,向着蹲坐在荷叶上的青蛙,来回抖动,青蛙食性一起,跳起来猛吞针上的苍蝇,立即被我生擒活捉。

(4)   文中写到“叔父对我的要求很严格”,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叔父对作者要求严格的事件。
(5)   文中第六自然段划线部分的语句属于环境描写,请你谈谈此处描写的作用。
(6)   文章结尾“我告别了我青少年时期的一个颇为值得怀念的阶段,更上一层楼,走上了人生的一个新阶段。当年我15岁,时间是1926年”,请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考点】
常用易错字字音; 形近字字音;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人物描写; 动作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墙上的母爱
         ①跳槽到报社做记者以后,我又新租了一间房子。当房东打开房门的时候,满墙的涂鸦之作以逼人的气势侵略性地进入我的视野。
         ②我惊问:“这墙怎么涂得这么吓人?”
        ③房东说:“我也没办法,这样吧,你找几个民工用石灰浆涂抹一下,我免你一个月的房租。”
        ④这是一宗很划算的买卖,我立即点头答应。
        ⑤大概一个星期后,我叫来两个民工刷墙。还没开工,一个女人把民工师傅拦住,双手坚定地比画着,嘴里咿咿呀呀地叫,她是个哑巴。
        ⑥我跟她解释:“这房子是我租的,墙上太脏了,刷干净点好看一些。”
        ⑦女人横在那里,毫不退缩。
       ⑧我没有办法,只好叫房东来解围。
       ⑨房东说:“小陈,她以前就租住在这儿,这些东西是她画的。她肯定是舍不得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刷掉。她很蛮 , 你还是让着她吧。”
       ⑩我让民工师傅先回去,把女人留下来,和她笔谈,再经过房东的补充,渐渐地,我明白了女人qī苦的身世,以及她对女儿深深的思念。
       ⑪女人怀孕的时候,丈夫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多少亲戚朋友劝她流产,再寻别的男人,她怎么也听不进去,固执地要把孩子生下来。
       ⑫就在女人临产前夕,丈夫单位要收回房子,将她扫地出门。她强忍着,租下这间小房子。不久以后,她在这间出租屋里生下了一个女孩。
       ⑬女人没有生活来源就沿街捡破烂,靠那点可怜的收入养家糊口。女人倾注了全部心血在女儿身上,教她识字看画,教她唱歌跳舞。小女儿变得天真活泼,人见人爱。
       ⑭女儿三岁那年,女人生了一场大病,医好之后,她成了哑巴,与人交流只有通过纸和笔了。为了女儿的前程,女人把她送给别人,自己一个人过孤独的日子。
        ⑮女人隔三差五就去幼儿园看女儿。女儿学了“a、o、e”之类的拼音,她回来就在墙上写上“a、o、e”,女儿学了一首歌,她回来之后,就在墙上写下儿歌的名字。没过几年,四面墙被涂抹得满满当当。
       ⑯刚开始,房东叫她不要在墙上乱画,但听到她咿咿呀呀的叫唤透着凄苦的苍凉,便让她由着性子去。突然有一天,女人边抹眼泪边进屋,关上门后,整整哭了一宿。
        ⑰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在墙上写下一个字。房东猜想,她女儿可能是随养父母迁走了,也可能是女儿不认这个哑巴母亲。
        ⑱在我租这间屋之前,女人在这整整租住了15年。
        ⑲听到女人的这个故事,我的心莫名地感伤起来,我对女人说:“这墙我不会涂了,你什么时候想看它,就来看好了。”
        ⑳女人走后,我从采访包里取出照相机,把墙上那密密麻麻的字全拍下来,准备把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她,我觉得作为母亲,她确实不容易。
       (21)第二天,我接到异地采访任务,离开了这座城市。一个星期后,我结束采访,回到租住屋里,不禁大吃一惊,字墙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光洁照人的墙面!房东告诉我,我走后,她叫人把字墙给弄掉了。望着四面白墙,我突然感到空落落的,像是丢失了一件心爱的宝贝。
       (22)现在我惟一能做到的,就是尽快把字墙的照片洗好,这成了我的责任和使命。
        (23)照片洗好了,我等待着哑女的出现。可惜,很长时间过去了,她一直都没踪影。
        (24)不知她到哪儿去了。

(1) 给划线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
(    )                qī(    )苦

(2) “女人”在成为哑巴之前,为女儿成长付出了巨大心血,它们表现在哪些方面?

(3) 母亲在墙上涂下女儿所学的东西的用意是:                         

(4) 文中说:“女人在这整整租住了15年。”你能说说她这样做的动机吗?

(5) “我”没有刷墙并且准备拍下来送给那位母亲的原因是:                

(6) “望着四面白墙,确突然感到空落落的,像是丢失了一件心爱的宝贝”你认为作者“丢失”的是什么?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记叙文阅读。

雪地上的画

孟祥菊

    ①那是我生命中最寒冷的一个冬天。由于工作失误,我给单位造成一笔不小的经济损失,做出适度赔偿之后,只好引咎辞职。这期间,与我相恋了整整两年的男友,也打着去外省读研的借口,与我分道扬镳。为了平复心情,我只身回到遥远的东北老家去疗伤。

    ②家中赋闲的日子,我每天除了读书就是看电视,再就是百无聊赖地睡大觉。看着我日渐消沉的瘦弱模样,上了年岁的父母虽然心疼,却不敢多说什么,只怕为我增忧伤。

    ③一个晴朗的冬日,我照例睡到自然醒。睁眼一看,外面竟然是白茫茫的一片。下雪了。我胡乱吃了几口饭,静静地走到户外去散心。乡村的雪景很美,整个山村都被一层纯净的银白色覆盖着,变得素雅而清爽。道路两侧落光了叶子的洋槐树上,零星地挂着一些小雪球,风儿一吹,便有细碎的小雪瓣簌簌地落下来,俏皮地钻进路人脖颈。

    ④拐过那条熟悉的老街口,我来到村中央一块狭长的开阔地。记忆中,这里是一片无人管辖的荒甸子,一年四季,臭气冲天。近几年,却在村支书的带领下,逐步将其开发成一个小型游乐场,供人们茶余饭后健身之用。

    ⑤大概是天冷的缘故,偌大的游乐场里只有几个孩子在热热闹闹地滚雪球,时高时低的笑声,震落了树上的片片积雪。忽然,我被东南角处的两个人影吸引了去,那显然是一对母子,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红色的,像燃烧在雪地里的两团火。走到近前,我看到年轻的女人蹲在地上,正耐心地教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子用树枝作画。纤尘不染的雪地上,清晰地映着男孩子作的画,那是一座有门窗的小房子,旁边还有一棵枝干粗壮的大树。男孩正在女人的指点下,哆嗦着右手在大树顶端涂着什么……

    ⑥女人见我走近,礼貌地站了起来,我也微笑着与她打了招呼,并连夸男孩的画画得好。男孩听到声音,抬头望了望我,露出一脸的木然,随后低头继续作画,一边画一边用不大清晰的口吻自言自语着:“小房子——我和妈妈——的家……”年轻的母亲对男孩的表达竖起大拇指,并俯身在男孩的额前轻轻地亲了一下,露出一脸的骄傲。

    ⑦趁着男孩画画的空当,我和女人攀谈起来。女人告诉我,她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脑瘤,吐字不清,走路不稳,医生预言,儿子最多活不过三年。讲到这里,女人看了看儿子,略带欣喜地继续说道:医生的话不能全信!今天就是我儿子五周岁的生日!你看他各种生命体征基本完好,不仅能用简单的语言与成人对话,还会独立走路,更主要的是他正变得越来越聪明,已经能够按照大人的指点,画出内容丰富的画来……女人一直在陶醉地讲述着,堆满细纹的脸上露出憧憬的模样。过了一会儿,男孩的画画完了,我终于认出,他胡乱涂抹的是一轮残缺的太阳,参差的边缘处,居然透着浅浅的光芒……

    ⑧女人提醒男孩该回家吃药了,男孩机械地站起身来,露出一脸的痴笑,我忙说了句“祝你生日快乐”,并随手将左手腕部的一串平安珠送给了他。男孩囫囵着说了一句“谢——谢——”然后乖巧地牵着母亲的手,跛着右脚,奋力朝着家的方向挪去。

    ⑨望着男孩残留在雪地上的画,我的内心猛地一颤……

    ⑩其实,男孩本身就是一轮不曾圆满的太阳,他却以微弱之光,驱走了年轻母亲心中的阴霾,并唤起一家人坦然面对生活的勇气。于是,属于他们的每个日子,才包含一种有望的等待,变得愈发有了奔头……

    ⑪第二天一早,我欣然辞别父母,径直回到我跌倒过的城市去打拼。多年后,我终于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完成了自身职业生涯的“三级跳”,并一直做到了总经理助理的位置。

    ⑫而今,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我的眼前总会映出脑瘤男孩雪地上留下的那轮残日,它虽不完满,也不耀眼,但发出的光和热,足以能够将我前行的路照亮……

(1) 阅读全文,完成表格内容。

时间

故事情节

“我”的反应或心情

一个寒冷的冬天

“我”因失误丢掉工作,男友也和“我”分手

“我”读书、看电视或睡大觉

百无聊赖、消沉

一个晴朗的冬日

被吸引、震撼、感动

第二天一早

“我”辞别父母,回原城市去打拼

(2) 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的句子。

忽然,我被东南角处的两个人影吸引了去,那显然是一对母子,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红色的,像燃烧在雪地里的两团火。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中对男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了男孩懂事、乖巧又很坚强的性格。 B. 文章第③段中画线的环境描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中加点的“俏皮”一词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的美丽可爱,体现了“我”此时愉悦的心情。 C. 文章第④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我”出门散心,引出下文来到游乐场,遇到了在雪地上画画的母子。 D. 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为年轻母亲的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生动贴切地写出母亲对孩子的鼓励、赞赏和疼爱,体现了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 E. 见到那对母子之前,“我”绝望、伤心、消极、百无聊赖;见到那对母子之后,“我”备受鼓舞,学会了坚强和直面挫折困难等,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4) 文中写到“一轮残缺的太阳”“那轮残日”,这轮残缺的太阳有什么深层含义?阅读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的启示或感悟。

    (链接材料)面对失明的儿子,母亲小心翼翼地开口:“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我们总还要活下去!”“活,像我这样活着有啥用?”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顺着母亲的话茬儿答言,母亲受到了更大的鼓励:“咋没用,只要你还活着,只要我和你爹下地回来能看到炕上坐着我们的儿子,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有奔头。”……生命之树带着累累伤痕又艰难地站了起来。在家休养了三年,我又鼓起勇气上路了,因为有母亲那句“咱要好好活!”我必须走出一条活的路来。

(节选自李东辉《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女辛德勒"钱秀玲

张雅文

①1913年3月12日,钱秀玲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开明的乡绅家庭。1929年,16岁的她随同哥哥到比利时留学,22岁便获得了鲁汶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②1935年,钱秀玲与白俄罗斯青年贝尔兰基结为伉俪。婚后,她随丈夫来到距离布鲁塞尔170公里的偏远小村艾尔伯蒙,开了一家诊所。

③1940年5月,纳粹德国占领了比利时。1943年3月,村里一个叫罗杰的反战青年因炸毁德军铁路被盖世太保逮捕,绞刑布告都贴出来了。全村陷入绝望之中,拥到罗杰家里哭作一团。钱秀玲忽然想到德国派驻比利时的军政总督法尔根豪森将军早在1934年曾担任过蒋介石的高级军事顾问,与她堂兄钱卓伦将军的私交甚笃。于是,钱秀玲带着当地的市长、罗杰父母及全村父老乡亲的联名求情信,冒着生命危险,奔赴170多公里外的布鲁塞尔,见到了法尔根豪森。法尔根豪森欣然同意帮忙,将罗杰的死刑改成了苦役,另一名同名的死刑犯也因此获救。

④这一消息不胫而走。从此,钱秀玲成了比利时人民心中的英雄。全国各地被押人员的家属纷纷向她求助。她风雨无阻地奔波在艾尔伯蒙与布鲁塞尔之间,冒着被盖世太保逮捕的危险,扔下几个年幼的孩子,营救那些抵抗者。从1943年3月到1944年5月,经她手究竟救了多少人,她自己已经记不清了。

⑤花甲之年的法尔根豪森将军,不顾被希特勒撤职杀头的危险,游说柏林总部赦免反战人士的死刑。他对钱秀玲说:“我非常钦佩那些抵抗者的爱国行动!”他叮嘱她说:“一定要把赦免名单亲自交到我手里,免得落到他人手里惹出麻烦!”

⑥1944年6月8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的第三天,艾克兴市的抵抗组织击毙了3名盖世太保军官。盖世太保立刻包围了小镇,逮捕了96名青年男人,并宣布36 小时之内必须交出枪杀盖世太保官员的游击队员,否则每次枪毙15人。人们在绝望中又想到了钱秀玲,他们从地下室草堆里翻出一台老掉牙的雪铁龙汽车,从德国人那儿偷来汽油,跑了160 多公里,半夜12点找到了钱家。钱秀玲拖着5个月的身孕,跟着3个陌生人连夜赶往艾克兴市。第二天上午,她最后一次见到法尔根豪森,说明了来意。法尔根豪森说:“我现在的处境很糟,盖世太保在严密地监视我,我很快就要被解职了。但我会利用手中最后的权力来拯救这些无辜的生命!”

⑦96名人质果然获救,他们被押往德国的集中营去干苦力,直到二战结束。暗杀希特勒的“七二O”事件失败之后,1944年7月29日,法尔根豪森被盖世太保秘密逮捕,关进了集中营。

⑧二战后,比利时政府特授予钱秀玲“国家英雄”勋章,并将一条街命名为“钱秀玲女士之路”。钱秀玲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国王和王后将亲自签名的合影赠送给她,留作纪念。

⑨1948年初春,法尔根豪森以比利时头号战犯的身份被押回布鲁塞尔接受军事审判。钱秀玲得知后,立刻到监狱里去探望他,而且不畏舆论压力,为这名阶下囚将军四处奔走呼号,答记者问,发表文章,向社会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我在大战期间为比利时人民做了一点儿事情,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我将一事无成!”在法庭上,她以证人的身份,向法官出示了当年被法尔根豪森赦免死刑者的联名信,并请来数名被营教过的人出庭作证。1951年3月,在监狱里度过了7个春秋的法尔根豪森,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他在监狱里仅关了1年后就被提前释放,在德国度过了平静的晚年生涯,直到1966年去世,享年88岁。

⑩钱秀玲于2008年8月1日在布鲁塞尔安然辞世,享年95岁,比利时人民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选自《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注]①盖世太保是德语“党卫军国家秘密警察”的缩写Gestapo的音译。

(1) 以下是两名同学读完文章后就一些话题进行的交流,请你根据上下文,补全对话。

(话题一)为法尔根豪森求情的事要不要详写?

甲:文章详写了钱秀玲和为法尔根豪森求情三件事情。比利时政府授予钱秀玲“国家英雄”勋章是因为她帮助了比利时人民,因此为纳粹将军法尔根豪森求情这件事不必详写。

乙:这件事详写是有道理的。我的理由是:

(话题二)传记的真实性是怎么体现的?

乙:文章从钱秀玲的出生写到她的辞世,这些时间词可以体现出传记的真实性。

甲:还有,也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乙:我还关注到文中画线句写到许多具体的数字,也有这样的作用。

(2) 这是我写的批注:

①盖世太保立刻包围了小镇,逮捕了96名青年男人,并宣布36小时之内必须交出枪杀盖世太保官员的游击队员,否则每次枪毙15人。

②人们在绝望中又想到了钱秀玲,他们从地下室草堆里翻出一台老掉牙的雪铁龙汽车,从德国人那儿偷来汽油,跑了160多公里,半夜12点找到了钱家。③钱秀玲拖着5个月的身孕,跟着3个陌生人连夜赶往艾克兴市。

(批注)三句话三组数字,第①组数字表明了人质数量之多及情况之紧急;

现代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