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

陆游家训

ㅤㅤ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 , 令熟读经学 , 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注释】①简束:约束。②经学:指儒家经典,诸子百书。③端:这里指一个方面。④贻(yí):留下。

(1) 《古代汉语词典》中,关于“锐”字的部分解释如下图,请结合语境推断“后生才锐者”中“锐”的恰当解释。

锐(銳)ruì①锋利,锐利。《管子•七法》:“故聚天下之精财,论百工之~器。”②指锐利的武器。《战国策•楚策一》:“吾被坚执~,赴强敌而死。”③精明、锐敏。《汉书•晁错传》:“晁错~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④锋芒,锐气。《老子》五十六章:“挫其~,解其纷。”⑤精锐的军队。《后汉书•来歙传》:“[隗]嚣尽~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

(2) 陆游给予年轻人的良药是什么?请阅读选文,用自己的话做出回答。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注】

【注】 “戏与”二句: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杨朴说他的妻子在他来时送他一首诗:“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吟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皆哭,坡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诗送我乎?”妻子失笑。这里林则徐希望效仿东坡,安慰家人。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死亦我所  恶:      

尔而与之    蹴:      

养拙刚于戍卒  宜:      

(2)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选文中的画线A句用现代汉语改为陈述句,并与原句比较哪个更好?

②B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后一个“由是”可否删去,为什么?

(3) 阅读【甲】【乙】两篇作品后,笑笑准备以这两篇作品为蓝本写一篇作文。下面是她列出的写作提纲,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涉世家》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①颐②!涉之为王沈沈者③。”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④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①伙:秦汉时楚地方言,表示众多的意思。②颐:同“矣”。③沈沈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④颛:独一,专擅。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辍耕之垄上

②陈胜佐之

③陈胜王凡六月

④之陈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3) 【甲】文中,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4) 【甲】文中陈涉说“苟富贵,无相忘”,由【乙】文中的“”可知,他成为陈王后履行了这一诺言。
(5) 对比【甲】【乙】两段文字,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文言文阅读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受地先王: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秦:    

伏尸百万:        

④休降于天:        

⑤寡人矣:        

(2) 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
(3) 为什么说秦王“易地”的要求别有用心”
(4)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只有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对。请说说下列各句的“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5) 唐雎的“使命”是什么”他是如何做到“不辱使命”的”
(6) 选文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秦王”这对于塑造唐雎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7) 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