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一】
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
【文段二】
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郑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②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以后,“天雨粟,鬼夜哭”。
某同学读了这本书后,做了下面的读书卡片,请帮他填充完整。
读书卡片
作品:《经典常谈》
作者:①
作品内容简介:这本书按我国古代②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其中,
③《》篇是我们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探究汉字起源的重要参考书目。而书中的《春秋》三传分别是《公羊传》《谷梁传》和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