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

【文段一】

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

【文段二】

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郑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

(1) 【文段一】中的“他”是(填人名);毛氏给《诗经》做的注解书是《》。
(2) 为什么说“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
【考点】
诗歌文学常识;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名著导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班级开展了《经典常谈》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1) 小文根据《经典常谈》梳理了“古诗发展史”,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源头是歌谣。春秋时,太师们记录下三百多篇唱词,遗称“诗三百”,便是后来的《诗经》。 B. 汉武帝立乐府,采集歌谣和乐谱,以备传唱,这些乐歌,后称为“乐府诗”。汉乐府以叙事为主。 C. 魏晋时期,阮籍扩大诗的范围,正式成立抒情五言诗。 D. 唐代谐调发展,律诗绝句称古体;不谐调的诗,称近体。李白用诗抒写时代,杜甫抒写自己生活。
(2) 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 “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3) 请结合名著内容,具体说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的原因。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以后,“天雨粟,鬼夜哭”。

名著导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