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小组同学在进行有关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探究时,设计了如图甲乙丙三个装置,其中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温度等条件都完全相同。装置中玻璃隔板与钟罩之间用凡士林密封,实验前,已将三个装置中的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即“饥饿”处理),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光照几小时后,同学们将甲、乙、丙装置内植物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发现不会变蓝的叶片是取自装置。
(2) 通过多次重复本实验后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3)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如图丁曲线表示在恒温25℃时,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小科观察图像后,认为只有当光照强度大于X时,植物才开始储‘存有机物,才开始生长。结合图像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小科同学的结论正确吗?判断并写出理由
【考点】
植物的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的原理;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解答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当二氧化碳浓度太低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会减低甚至停止。如图甲是自然状态下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日出后随着光照的增强二氧化碳浓度不断降低。图乙为一天中光照强度随时 间的变化曲线。为提高棚内蔬菜瓜果的产量,人们常常向大棚内补充二氧化碳,以增强光合作用的强度。

(1) 结合图甲、图乙,分析从日出(6:20)到11:00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原因。
(2) 图丙是一种“二氧化碳发生器”的装置图,在反应仓内放入原料碳酸氢铵(NH4CO3),启动加热装置后发生化学反应:NH4HCO3NH3↑+CO2↑+H2O.反应生成的混合气体进入水箱,其中氨气(NH3)溶于水并留在水箱中,二氧化碳经出气管由排气装置排放到大棚的空气中,为棚内蔬菜提供光合作用所霄的原料。结合下农中氨气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解释氨气留在水箱中而二氧化碳逸出的原因。

温度

溶解度(克)

物质

0℃

10℃

20℃

30℃

40℃

NH3

89.9

68.3

52.9

40.9

31.6

CO2

0.33

0.23

0.17

0.13

0.1

(3) 大棚内装有二氧化碳浓度及光感双控装置,当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值低于 0.1%时加热装置自动启动,分解NH4HCO3产生CO2 , 使大棚内CO2%维持在0.1%~0.12%;日落时光照减弱,加热装置自动关闭,停止产生CO2 . 已知该二氧化碳发生器中碳酸氢铵的分解速率为1千克/小时,请结合图甲计算该二氧化碳发生器一天中产生CO2的质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答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