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龙泉多大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 , 历游四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 , 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其庵庐云。

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其能凌岁寒而不行改度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选自宋濂《看松庵记》)

【注释】①庵庐:简陋的茅屋。②鹤氅(chǎng):羽毛编织的外套。③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④谢公履:谢灵运为登山发明的一种木鞋。⑤唶(jiè):赞叹。⑥度:态度。

(1)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遂以其庵庐云          名:

其能凌岁寒而不行改度者      易:

(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励,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3) 章君感叹“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看松之趣”体现在哪两方面?请你依据文章简要概括。
【考点】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翁之不在酒           意:意图,目的 B. 若夫日出而林开          霏:弥漫的云气 C. 泉香而酒             洌:清 D. 者胜               弈:下棋
(2) 下列写景的句子中反映出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 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 B. 云归而岩穴瞑 C. 野芳发而幽香 D.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写山写水,写泉写路,形神兼备。 B.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C.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政治上不得意、精神萎靡不振的表现。 D. 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