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短篇志怪小说的优秀之作。“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 《狼》的作者是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著名文学家。 C. 《狼》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暗含讽刺。 D. 《狼》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考点】
作品的基本内容;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容易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古文悦读”社团邀请小语和小文去参加“读‘志’”之文,悟‘异’之理”主题阅读活动,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㿡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 在疏通文意时,小语遇到了不理解的词。请你帮助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一狼仍(   )       担持刀(   )

(2) 以下是小语通读全文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记叙了屠户遇狼、惧狼、御狼、和杀狼的全过程,结尾揭示全文的中心和作者的态度。 B. 本文刻画了屠户由最初妥协退让走向当机立断、勇敢机智的丰满形象,耐人寻味。 C. “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出屠户对狼抱有幻想,从而正面写出了狼的贪婪。 D. 本文启示我们;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 《聊斋志异》中的“志异”就是“记述奇异的故事”。作者把故事当成奇事逸闻来写,主要突出故事之“奇”。小语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中狼的“奇”表现在何处?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同学们搜集了以下展现人与动物的关系的文言文,请和他们一起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刺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余居西湖寓楼。楼多鼠,每夕跳踉几案,若行康庄。烛有余烬,无不见跋。始甚之,继而念鼠亦饥耳。至于余衣服书籍一无所损,又何恶焉。有馈饼饵者,夜则置一枚于案头以饲之。鼠得饼,不复嚼蜡矣。一夕,余自食饼觉不佳复吐出之遂并以饲鼠。次日视之,饼尽,而余所吐弃者故在。乃笑曰:“鼠子亦狷介乃尔。”是夕,丑二饼以之。次日,食其一。余叹曰:“不惟狷介,乃亦有礼。”

(选自畲樾《春在堂随笔》)

【注释】①跋:踩,踏。②狷(juàn)介:孤高正直,不肯同流合污。

(1) 根据文意,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余自食饼觉不佳复吐出之遂并以饲鼠

(2) 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加点词释义

始甚

参考成语法:好逸

有馈饼饵者

查阅词典法

A.到……去;B.适应,顺从;

C.恰好;D.适才,刚才。

(填字母)

置二饼以

A.辞别;B.道歉;C.感谢;D.凋落。

(填字母)

食其一

联系课内法:有剩骨(《狼》)

(3) 下面句中画横线的“康庄”属古汉语“同义连用”现象,请参考资料卡片,在理解“康庄”的基础上翻译这句话。

资料卡片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临时组合在一起,使其意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成为一个整体意义,其作用相当于一个词语,这种表达方式就叫同义连用。如本文中“适有馈饼饵者”一句中的“饼饵”二字, “饼”与“饵”同义连用,都指糕饼类食物。

每夕跳踉几案,若行康庄。(康庄大道)

(4) 请你补全“人与动物”阅读活动收获卡。

“人与动物”阅读活动收获卡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类始终面临着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

【甲】文中的狼具有①的本性。屠户面对狼,由迁就退让到奋起自卫,先后杀死两狼,由此表现了人的智慧和力量。【乙】文中的鼠被作者俞樾评价为“②”(用原文语句回答),这是因为俞樾能③.

阅读关于“人与动物”的文章,可以增进对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

(5) 【乙】文作者俞樾先生是一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经学大师,曾寓居杭州治经多年。请根据链接材料,评价【乙】文中他的哪些盲行符合儒家的修身要求。

【链接材料】儒家有一条重要的修身规范叫“慎独”。《大学》《中庸》说:“君子必慎其独也。”东汉郑玄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意思是一个人在独居、独处时,也要时刻谨慎,遵守道德规范。儒家的修身要求,令人耳熟能详的有: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恻隐之心、克己复礼、躬身自省等。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