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围绕以下材料,请完成对应的问题。

材料一: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互联网发展潮流。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国青年在网上积极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摘编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2022年4月21日)

材料二: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从图书阅读率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较2020年的83.4%提高了0.5 个百分点;从图书阅读量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比2020年的10.71本增加了0.22本;从阅读时长来看,未成年人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有所增长。同时,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2.5%,听书率为32.7%。

(摘编自“中国消费网”,2022年4月24日)

材料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

“Z世代”已成为网络文学读者增量的主力。作为“网生”一代,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生存体验,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和同年龄段作者之间也更容易交流。“Z世代”的加入,更加凸显了网络文学对于全民阅读的意义。“Z世代”成长于崛起后的中国,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他们通过评论反馈,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

《报告》指出:“Z世代”的涌入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网络文学不仅创造了年轻人爱看的中国故事,发挥着文学作品的正向价值引导作用,也在不断吸纳新读者、新作品,拓宽全民阅读的疆域和内容。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4月13日)

(1) 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0年底,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超过1.8亿,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 B. 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 83.9%,较2020年的83.4%提高了0.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 C. “Z世代”拥有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生存体验,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和同年龄段作者之间也更容易交流。 D. “Z世代”作为“网生”一代,将成为网络阅读的主力,他们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通过评论反馈表达家国情怀。
(2)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Z世代”下的中国青年对于网络文学有哪些深刻影响。
【考点】
图表信息; 材料探究; 见解表述; 新闻、材料类文本;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当前,中国机器人市场进入稳定增长期。2021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即便受到疫情影响,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出现轻微下滑,但大量“非接触”式服务也为机器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2021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39亿元。

今天,记者从2021年世界机器人大会组委会了解到,本次报告由中国电子学会发布。报告指出,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包括机器人在内的高端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即便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然为全球贡献了40%左右的份额,连续多年稳坐世界最大机器人消费国宝座。

(选自《中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有删改)

材料二:“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智能制造发展目标,即加快数字化普及速度,加快智能转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智能制造产业融合逐渐扩大,加之以美国为首的技术打压和封锁让国际大环境日益严峻,智能制造领域掀起了一股“国产化替代”的热潮。

热潮之下,国产化进程也遭遇了很多挑战和难题。从核心的底层技术到总线协议模式,我国智能制造产业都受制于国外。本土化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要开发自主技术和产品,解决国外卡脖子问题。要实现智能制造技术的自主可控,首先应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完备基础科学积累,加快技术创新升级;其次,国产企业想要走向高端应用,还要解决客户信任度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把技术做好,才能让产品应用落地。

(选自《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未来蓝图》,有删改)

材料三:大家都知道,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设备、自动化设备推陈出新。各种不同新型态的机器人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一切都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有关,而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普及与奠基作用。

机器人教育在培养孩子动手实践创新能力方面优势明显,可以弥补传统教育中的不足,因此机器人教育引起了很多学生、家长的关注,为此许多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开展了机器人教育课程。

随着机器人教育的流行,各种机器人竞赛活动也开始风靡。很多大学生走出国门,参加多项国际机器人大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创新教育和机器人教育的普及还相对落后。因此,为了提高我国机器人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使机器人技术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大力发展机器人教育,普及机器人文化,培养我国机器人技术开发的后备力量,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和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选自《机器人教育活动》,有删改)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疫情是挑战也是机遇,它虽然影响了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增长,但也为机器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B.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机器人消费国,标志着我国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C. 国产企业要开发自主技术和产品并使产品走向高端应用,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基础科学的积累和客户信任度的建立。 D. 机器人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动手实践创新能力,受到各方关注,这有利于青少年机器人教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2) 从材料二看,智能制造国产化的必要性有哪些?
(3) 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专家介绍说,手机芯片对手机的研发制造非常重要,尤其现在手机的性能都是通过芯片的性能差别体现出来的。手机的“大脑中枢”、通信、多媒体、拍照等功能都要依靠底层的不同类型芯片来实现。目前手机芯片多是高集成的芯片组。

业内专家认为,芯片研发所需的不断积累和完善的长周期、巨大投入,是国内许多企业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华为海思芯片能够实现突破,华为手机背后的支撑至关重要。业内专家认为,在市场带动下,中国不仅仅只是手机整机研发的聚集地,还将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聚集地。越来越多的国际科技企业表现出和中国企业合作的强烈意愿。如果能够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将给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带来良机。

赵伟国说:“国际合作是途径,国内企业的落脚点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国际合作”是推动国产自主芯片发展的双轮驱动力。与国际先进企业合作有助于国内企业迅速提升技术实力,实现优势互补,完成技术积累,推出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相信再过五到十年,国产手机芯片将会有一系列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

    (摘编自余建斌《国产手机何时不再“芯痛”》,有改动)

材料二:

2010-2019本土芯片供应与需求量对比(单位:十亿美元)

   

    材料三:

刘堃认为,如果没有政策的推动,国内芯片产业很难通过顶层设计加速发展。在增强高端芯片的自主研发能力上,我国需要有自己的产业政策,但产业政策的实施必须符合市场规律,顺应市场供求。

(摘编自宁迪、李彦松《国内芯片为什么会被“掐脖子”》)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芯片的性能决定着手机的“大脑中枢”、通信、多媒体、拍照等功能。 B. 芯片研发所需周期长、投入巨大,是国内许多企业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 C. 赵伟国相信再过五到十年,国产手机芯片将有系列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 D. 中国是手机整机研发的聚集地,也将会是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聚集地。
(2) 请根据(材料二)写出两点结论。
(3) 我国应如何推动本土芯片的自主研发?请根据材料提出三点建议。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组织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潮点赞。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总理是在代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维权”。李克强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可能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

【材料二】

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村学生使用手机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手机进校园,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重破坏考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信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否则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2009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学校“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等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员会要求中学生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2009年10月9日,法国参议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中国,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材料三】

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表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总理敦促网络提速降费。 B. 我国对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还没有明确规定。 C. 国外一些国家也认为,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带来不利影响。 D. 目前美国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
(2) 你从【材料三】的调查图表中得出什么结论。
(3)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和建议。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