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阅读

优孟哭马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 , 发甲卒为穿圹 , 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 , 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大王以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粳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①楩枫豫章:都是名贵的木头。②题凑:护棺的木块。③穿圹:挖掘墓穴。④太牢:指古代最高的祭礼。⑤赍:调配。⑥荐:加快。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

方法指南

解释

王惊而问其

参考成语法:无缘无

左右

查阅字典法:A.争夺,力求得到;B.竞争;C.争辩、争论;D.直言规劝,后来写作“诤”。

(填序号)

之华屋之下

课内迁移法:且焉土石

以文绣

语境推断法:本义为“衣服”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马 病 肥 死 使 群 臣 丧 之 欲 以 棺 椁 大 夫 礼 葬 之。

(3) 小柯为文中画线句进行朗读设计时,在优孟的话语前加了“笑”这一修饰语,你认为合适吗?请说明理由。
(4) 《史记》以刻画人物见长,请联系《周亚夫军细柳》,结合文本分析两文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对比; 文言文断句;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由渌罗山至桃源县记

[明]袁宏道

江上望渌罗山如削成,颓岚峭绿,疑将压焉。从此一带山皆飞舞生动,映江而出,水缥绿见底。至白马江,山益夹,水益束,云奔石怒,一江皆飞沫,是为浪光之天。山南即避秦处桃花溪百步,从间道出后岭,玄武宫其巅。宫甚敝,道士迓于门,指数奥僻处曰:“某丹台,某瀹鼎池。”余爱恋山色,苦不欲记之。有碑焉,苔鲜剥落不可读,道士闭目庄诵,如快小儿课《鲁论》 , 不觉失笑。趋而出,见道傍古松,偃蹇有异态,为之却行。又数折,得桃花观,从左腋道入,竹路幽绝。一黄冠 , 簪笋皮,白须照两颧如红霞,疑其异人。余肃冠裾,将揖之,未数步,趋而前。余笑益不止,携游者以余为暴得佳山水,会心深也。观周遭,皆层峰,淡冶如绘。观前为驰道,车尘马足,略无歇时。截驰道而南,入桃花洞,无所有,惟石磴百级,苍寒高古,若有人焉,而不可即。

余读《瞿童记》,有云:“偶造佳地,见云气草木屋宇饮食使人淡然忘情不乐故处。”此与竹林寺方广寺何异?苏子瞻泥于杀鸡一语,遂以为青城菊水之类。至韩退之、洪景卢 , 益不足道矣。甚矣夫,拘儒之陋也!出洞已昏黑。是夕遂宿水溪,去洞二里许。

[注]①袁宏道:明朝文学家,钦慕陶渊明。②避秦处:语出《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一句。③迓:迎接。④快小儿课《鲁论》:意为聪明的小孩诵读《论语》。⑤偃蹇:这里是高耸的意思。⑥黄冠:指道士。⑦杀鸡:语出《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一句。⑧韩退之、洪景卢:唐朝文学家韩愈和南宋洪迈。

小江和小南都很喜欢这篇文章。请你阅读下面对话,完成相关任务。

小江:我发现文中第一段有“余爱恋山色,苦不欲记之”“不觉失笑”等句,作者因何“苦”,又因何“笑”呢?

小南:我就用几句话简要说说自己的理解吧。

小江:嗯嗯,我跟你想的一样。还有,第二段“见云气草木屋宇饮食使人淡然忘情不乐故处”一句,我觉得只需要在“饮食”后面断句即可。

小南:我倒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草木”“饮食”“忘情”后面都要断句。我的理由是:

小江:你从句子意思、句式特点方面来解释,说得有理,我被你说服了!

小南:第二段中还有几个议论性的语句,如“”一句,作者认为苏轼等人的看法比较浅薄。他可真是不留情面啊!

小江:袁宏道是个性情中人啊!如果他和《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是同时代的人,你觉得他们俩能成为好朋友吗?

小南:

小江:你说得有理有据,让我很受启发!谢谢你!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