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花
[唐]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①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注释】①桃李无言:出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意为桃李不说话,不夸耀自己,而人们都来欣赏他们,在桃李树下,走出了一条条小路。②艳阳人:指在艳阳天里开的花。
【甲】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分别说明理由。
(甲)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木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乙)秋兴
(宋)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① , 病入中年日月道。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②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释)①迮:狭窄。②画角:古代乐器名,相传黄帝创造,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相当于出操和休息的信号,发音高亢,振奋士气。
比较上面两首诗,结合诗句说说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有何异同。
东 隅 已 逝 桑 榆 非 晚
沉醉东风·维扬怀古①
[元]汤式②
锦帆落天涯那答③,玉箫寒,江上谁家? 空楼④月惨凄,古殿风萧飒,梦儿中一度繁华。 满耳涛声起暮笳⑤,再不见看花驻马。
【注释】 ①沉醉东风:曲牌名。 维扬:扬州的别称。②汤式:元末明初散曲家。 ③那答:哪边,何处。那,同“哪”。④空楼:指隋炀帝在扬州建的行宫,如今人去楼空。⑤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
这首散曲中的“寒”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观 潮
[北宋]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①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②。
空余鲁叟③乘桴④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⑤。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⑥奇绝冠平生。
【注释】①参(shēn)横斗(dǒu)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这里指时间流逝。 参、斗,星宿名。 横、转,指星宿位置的移动。②天容海色本澄清: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诬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③鲁叟:指孔子。④桴(fú):竹木筏子。⑤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隐指老庄玄理。⑥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备选配乐】
A.古琴曲《楚歌》 B.古琴曲《关山月》
【链接材料】
古琴曲《楚歌》: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全曲有两个突出的主题曲调,一个是表现“泣别”;另一个似乎在抒发英雄末路、意气消沉的感慨。
古琴曲《关山月》:音韵刚健质朴,气魄宏大,抒壮士之情怀,真挚感人,充满质朴豪放风韵,渗透着一种乐观、洒脱的情绪。
选择配乐(填字母),理由:
①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 《春夜洛阳城闻笛》)
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 芦管:笛子。一作“芦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遣兴五首
【唐】杜甫
▲ 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方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晚春
(唐)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宋代〕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链接材料:①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冬,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这首词就是作者被弹劾解官后,在带湖闲居时所作。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一直有用香草美人寄托理想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