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

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那客人道:“监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一番心事。”金有余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是哪里有这一注银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着我这几个兄弟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做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就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哪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君子成人之美。”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俺们有甚么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再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1) 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内容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中的范进正在省城参加乡试,明清的科举制度中,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B. 《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书中人物常常在登场数回后旋即退场,从此不再出现。 C. 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不肯咽气,是因为那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草,他怕费了油。 D. 《儒林外史》中大多数人物全无儒生应有的学识与品格,而为功名利禄所裹挟,丑态百出。如周进、孔乙己等终老科场,迂腐可笑。
(2) 《儒林外史》是一部优秀的讽刺小说,细读选文,结合原著内容,说说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讽刺笔法?
【考点】
作品的基本内容; 作品的艺术特色; 《儒林外史》;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名著导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儒林外史》的片段,完成各题。

【片段一】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 好! 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 , 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片段二】

到晚,长班进来说:“荀老爷家有人到。”只见荀家家人挂着一身的孝,飞跑进来磕了头,跪着禀道:“家里老太太已于前月二十一日归天。”荀员外听了这话,哭倒在地。 王员外扶了半日,救醒转来;就要到堂上递呈丁忧。 王员外道:“年长兄,这事且再商议。现今考选科、道在即,你我的资格,都是有指望的,若是报明了丁忧家去,再迟三年,如何了得? 不如且将这事瞒下,候考选过了再处。”荀员外道:“年老先生极是相爱之意,但这件事恐瞒不下。”王员外道:“快吩咐来的家人把孝服作速换了,这事不许通知外面人知道,明早我自有道理。”一宿无话。

【片段三】

不曾说完,门上人进来禀说:“鲁大老爷开坊,升了侍读,朝命已下,京报适才到了,老爷们须要去道喜。”蘧公孙听了这话,慌忙先去道喜。 到了晚间,公孙打发家人飞跑来说:“不好了! 鲁大老爷接着朝命,正在合家欢喜,打点摆酒庆贺,不想痰病大发,登时中了脏,已不醒人事了。快请二位老爷过去!”两公子听了,轿也等不得,忙走去看;到了鲁宅,进门听得一片哭声,知是已不在了。

(1) 下面是对以上内容所做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片段一所写人物是范进,画线句中的动作及外貌描写,体现了他发疯后狼狈的情态。 B. 片段二中的“丁忧”是指荀玫的母亲去世,王员外提出要将此事隐瞒下来。 C. 片段三中鲁编修升迁之时,合家欢喜,没想到痰病大发,而后丧命。 D. 三个片段的主人公都是苦考多年才得中的读书人,处在相似的仕途阶段。
(2) 请总结以上三个片段所体现情节的相似之处,并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名著导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