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散文阅读
大红花
李娟
①大红花五十多岁的光景。花白头发,大嗓门,高鼻梁,身高一米八。粗胳膊粗腿虎背熊腰, 往那儿一站, 中流砥柱般稳稳当当, 雷霆不能撼之。
②可惜这样一副气派的身材,平日里却衣装破陋滑稽。上面一件小了三码的短背心,亮堂堂地露出肚脐眼,下面一条抹布似的长裙拖在脚背上。她还从不穿袜子,光脚踢一双男式破拖鞋。脚趾头脏得何其狰狞, 獠牙般凶狠。
③不过劳动人民嘛,整天辛苦奔忙,不甚讲究也是无可厚非。
④但是, 大红花就“不讲究”得有些过分了。
⑤我叔叔独自在大红花所在的村庄住了很长时间。本地礼俗是单身汉不用自己开伙,可随意上门混饭。于是他就挨家挨户轮流混。但是大红花家,只去过一次,从此再也不敢去了。不说别的,她家的黄油就能吓跑一切客人——颜色黄得快要发红,跟放过了十个夏天似的。我叔叔说,那油又稀又软,上面陷满了苍蝇,死了的已经一动不动,活着的还在拼命挣扎。
⑥单身汉四处混饭也就罢了,大红花全家上下好几口人,照样也靠混饭过日子。一到吃饭的点儿,她出门远眺一番,谁家的烟囱最先冒烟,就率领老公儿子儿媳孙子一群人直奔而去。别人家有啥吃啥,倒也不挑剔。但若是有啥不吃啥,她就会发怒。比如灶台上明明挂了风干肉,锅里还煮着素面条。 她定会上前帮忙把肉摘下米,亲自“啪啪啪”剁成块,统统 扔 进面条锅。
⑦然而,劳动时的大红花那是相当值得称赞的。
⑧砍葵花盘时, 她一个人砍四排埂子, 呼呼啦啦, 所向无敌。
⑨而我只砍两排埂子才能勉强追上她。
⑩况且她还边砍边嗑瓜子吃。
⑪到了农忙季节雇短工时,这一带种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红花。
⑫再困苦再窝囊的人生,也是需要精神享受的。于是,在农忙时节最紧张的那两天,大红花一家辞工不干了。理由是第二天在一百公里以外的某地要举办一场盛大的阿肯弹唱会①。
⑬这种临时撤工的行为令人大为恼火——一时半会儿的教我们到哪儿找人顶上当前繁重的活计?!
⑭我们一家简直急火攻心!
⑮我妈上蹿下跳地咒骂,也没用。
⑯提高工资, 还是没用。
⑰我妈恨得咬牙:“活该穷死! 有钱不赚, 真是变态。 ”
⑱我劝道:“别和她计较了。人家都已经这么穷了,若是连个弹唱会都看不成, 岂不更是活得没意思?”
⑲毫无办法,我们只好全家上阵。连着两天,从天刚亮一直干到伸手不见五指,累得跟猴儿似的。总算抢在牛群过河之前赶完了全部的活儿。此后整整一礼拜,手掌心疼得吃饭时筷子都握不住。
⑳再想想大红花干活时从容不迫的架式。虽然依旧埋怨,却更加钦佩了。
看弹唱会时的大红花想必远远抛弃了葵花地里的劳动形象,已经全身上下耳目一新。
我曾在阿克哈拉的集市街头见过她打扮起来的样子。——金丝绒的花裙子上缀了一层又一层亮锃锃沉甸甸的装饰物。 脖子上的珠串子粒粒都有鹌鹑蛋大。蕾丝边的紫头巾,银晃晃的粗簪子 。脸雪白、 眉乌黑。
还有靴子,擦得那个亮!
用我妈的话说:“蚂蚁若想爬上去都得拄着拐棍。 ”
说实在的,一般人打扮得如此招摇肯定会显得特俗气。可大红花不。哪怕浑身插满了花,她也有压得住的那种气派。
她本来就是丰壮体面的大架子身材嘛,稍一打扮就格外神气。兼之左右手各拽着一长串花花绿绿的孩子, 大踏步前进, 目不斜视。所到之处,格外引人注目。
一直都没搞清楚大红花为什么要叫“大红花”——注意,这三个字是汉语发音。那么这个名字到底是意译还是音译?是绰号还是本名?但实在觉得这名字太符合她了!也说不清哪儿符合。 反正吧:“大红花”——呃, 好名字,“大红花” !
(选自李娟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有删改)
【注】①阿肯弹唱会:本地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除了歌手对唱,还会有体育竞技和歌舞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