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起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而况姜维邪?”充回:“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祥回:“此间乐,不思互。”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曰:‘先父坟基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回:“何乃似郤正语邪!”
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节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司马文王:指司马。②禅:指蜀国后主刘禅,刘备之子,③郤正:刘禅旧部,与刘禅一起被迁送至洛阳。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乱其所为

衡于虑,而后

则无敌国外患者

(2) 把文中西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泣而答曰/乎众矣 B. 心西悲/悟前狼假寐 C. 会王问/山重水疑无路 D. 如尊命:/帝感其
(4) 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向。

   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5)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①司马昭为什么认为刘禅“无情”?用自己的话回答。

②【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到了“国亡”的结局,两文借此来共同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常用文言虚词;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各小题。

品山堂鱼宕

(明)张岱

二十年前强半住众香国 , 日进城市,夜必出,品山堂,孤松箕踞,岸帻入水。池广三亩,莲花起岸,莲房以百以千,鲜磊可喜。新雨过收叶上荷珠煮酒香扑烈。门外鱼宕,横亘三百余亩,多种菱芡。小菱如姜芽,辄采食之,嫩如莲实,香似建兰,无味可匹。深秋橘奴饱霜,非个个红绽,不轻下剪。季冬观鱼,鱼艨千余艘,鳞次栉比,罱者夹之,罛者扣之,簎者罨之,罩者抑之,罣者举之,水皆泥泛,浊如土浆。鱼入网者困团,漏网者,寸鲵纤鳞,无不出。集舟分鱼,鱼税三百余斤,赤鱼白肚,满载而归。约吾昆弟烹鲜剧饮,竟日方散。

[注释]①众香国:为张岱父亲修筑的别墅,张岱年轻时居住于此,“品山堂”是其中一处建筑。②罱:[lǎn],捕鱼或捞水草、河泥的工具。③罛:[gū],大的渔网。④簎:[cè], 捕鱼用的竹帘。⑤罩:捕鱼用的竹器。⑥罣:[guà],牵绊、阻碍。

(1)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词。

品山堂

②无味可

③水泥泛

④无不

(2)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新雨过收叶上荷珠煮酒香扑烈

(3) 湖北辞书出版社编写的《明清性灵小品》把此文归在“浪漫情怀”。浪漫“情”在浪漫“事”中,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写了哪些浪漫“事”?抒发了怎样的浪漫“情”?
文言文阅读 困难
2.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 解释下列加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其不祥(                   )                     ②旦而不鸣(               )
书之以为言默戒(           )             ④则人将汝以时夜(         )

(2) 下面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言默,何以异此?

A. 无鲜肥滋味 B. C.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 D. 当余从师也
(3) 将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 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