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 解释下列加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其不祥(                   )                     ②旦而不鸣(               )
书之以为言默戒(           )             ④则人将汝以时夜(         )

(2) 下面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言默,何以异此?

A. 无鲜肥滋味 B. C.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 D. 当余从师也
(3) 将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 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常用文言虚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则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2) 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弟子其劳

②君子于义

(3) 前四节谈“行孝”的问题,那么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怎样行孝?
(4)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5)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什么道理?请谈谈你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