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徜徉在唐诗宋词中,我们收获颇多。为了更好地学习唐诗宋词,你所在的班级决定开展以“走进唐诗宋词”为主题的朗诵比赛。如果你幸运地成了主持人,请你为该朗诵比赛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150字)
【考点】
微写作(片断写作);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语言表达 困难
课时演练
换一批
3. 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丙)龙山雪

张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 , 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簫和之,声为寒威所 , 咽涩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岕(jiè)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同“喝”。

(1) 下列对甲诗歌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紧接着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显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激荡变化。 B. 诗人紧承“心茫然”,写“行路难”,诗中以“冰塞川”“雪满山”这两个眼前看到的实景来描写现实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 诗人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恍然神游千载,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D.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历史虽有姜尚和伊尹的机遇,但诗人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时,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湖中人鸟声俱        往来而不者(《醉翁亭记》) B. 金陵人        斯陋室(《陋室铭》) C. 明月薄之        先天下忧而忧(《岳阳楼记》) D. 苍头送酒        色愈恭,礼愈(《送东阳马生序》)
(3) 下列对乙、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乙文记叙了作者去湖心亭看雪的经过,刻画了一个卓尔不群的隐士形象。 B. 乙文用浓墨重彩的笔调,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 丙文作者回忆了当年携众戏人白天登龙山赏雪宴饮并雪中醉饮的情景。 D. 丙文作者坐着一辆小羊头车,拖着满身的冰凌回来了,此经历让作者后悔。
(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5) 甲诗以“行路难”为题,抒写人生之歌,曲调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哪一句是曲调的最强音,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6) “一切景语皆情语。”《行路难》《湖心亭看雪》与《龙山雪》均写到了雪景,其中哪两篇写的是实景?请结合两者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描绘雪景的风格特点和思想感情。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