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著导读
(1) 班里开展“名著人物猜猜猜”活动,请根据谜面中的内容写出名著中的人名。

谜面:他是一位日本医学教授,他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对异国学生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治学严谨,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谜底:

(2) 请仿照上题中的谜面示例,任选下面的一个人物,为他(她)设计一个专属谜面。

A.范爱农(《朝花夕拾》)       B.水生嫂(《白洋淀纪事》)      C.林之洋《镜花缘》

我选 我设计的谜面 

(3) 小语准备讲述《西游记》中取经路上的故事。她发现书中有些故事情节重复,下面是她梳理的一个表格,请帮忙解答疑惑。

故事

                        摘录

车迟国斗法

    众僧道:“且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逃。四下里快手又多,缉事的又广,凭你怎么也是难脱。我们没奈何,只得在此苦捱。”行者道:“既然如此,你们死了便罢。”

 ……

 行者连问三声,就怒将起来,把耳朵里铁棒取出,迎风捻了一捻,就碗来粗细,晃了一晃,照道士脸上一刮,可怜就打得头破血流身倒地,皮开颈折脑浆倾!

祭赛国除妖

    众僧跪倒道:“爷爷,我等是金光寺负屈的和尚。”行者道:“金光寺坐落何方?”众僧道:“转过隅头就是。”行者将他带在唐僧前,问道:“怎生负屈,你说我听。”

 ……

 那长老渐觉困倦,行者道:“困了,你且坐下,等老孙替你扫罢。”……长老又扫了三层,腰酸腿痛,就于十层上坐倒道:“悟空,你替我把那三层扫净下来罢。”行者抖擞精神,登上第十一层,霎时又上到第十二层。

 ……

 行者把怪物揪到面前跪下道:“他在塔顶上猜拳吃酒耍子,是老孙听得喧哗,一纵云,跳到顶上拦住,未曾着力。但恐一棒打死,没人供状,故此轻轻捉来。”

疑惑:这两个故事讲的都是国王受妖道蛊惑,毁佛灭僧,使和尚备受折磨。是否可以删去一回?请结合文中孙悟空的言行和你阅读《西游记》整本书的体验进行解答。

我的解答:

【考点】
作品的人物形象; 作品的基本内容; 作品的经典情节; 作品的艺术特色; 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名著导读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部下,先来递个脚色手本,报了名字,我好留你在这随班点扎。若不留你,你敢在这里乱拜!”八戒低着头,拱着嘴道:“不羞,就拿出这副嘴脸来了!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几年,又推认不得,说是什么夷人!”行者笑道:“抬起头来我看。”那呆子把嘴往上

    ①正行之际,忽闻得有人言语。八戒仔细看时,看来是行者在山凹里,聚集群妖。……

    ②那呆子有些怕他,又不敢明明的见他,却往草崖边,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也跟那些猴子磕头。

    ③不知孙大圣坐得高,眼又乖滑,看得他明白,便问:“那班部中乱拜的是个夷人,是那里来的?拿上来!”说不了,那些小猴一窝蜂把个八戒推将上来,按倒在地。行者道:“你是那里来的夷人?”八戒低着头道:“不敢,承问了。不是夷人,是熟人熟人。”行者道:“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既是别处来的,若要投一伸道:“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行者忍不住笑道:“猪八戒。”他听见一声叫,就一毂辘跳将起来道:“正是,正是!我是猪八戒!”他又思量道:“认得就好说话了。”

    ④行者道:“你不跟唐僧取经去,却来这里怎的?想是你冲撞了师父,师父也贬你回来了?有甚贬书,拿来我看。”八戒道:“不曾冲撞他,他也没什么贬书,也不曾赶我。”行者道:“既无贬书,又不曾赶你,你来我这里怎的?”八戒道:“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的。”

    (节选自《西游记》)

(1) 选文第③段中的“这里”是指,猪八戒来到此地是为了请孙悟空去降服
(2) 《西游记》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请从选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3) 《西游记》中很多人物既保持着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请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名著导读 普通
3.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折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卿卿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

       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覆,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

       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

       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

       项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

(选自《西游记》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1) 选段中唐僧赶走悟空的原因是(    ) A. 悟空打死了六个强盗 B. 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幻化的人 C. 假悟空打倒唐僧,抢走了行李 D. 悟空发怒毁掉了人参果树
(2) 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三次离开。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要回答。
(3)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德在一次讲演中说,《西游记》善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讲一些生活哲理。你从下面这个片段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请用简短的话说说。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

(节选自《西游记》第6回《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名著导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