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

【材料一】

欧阳修与三座滁州亭

醉翁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之者谁?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 

丰乐亭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欧阳修)

醒心亭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醒心亭记》(曾巩)

[注释]①君:国君。

【材料二】

苏轼与三座快哉亭

滁州快哉亭

原名阳春亭,因徐州知州苏轼在此亭作《快哉此风赋》而改名。

贤者之乐,快哉此风。

——苏轼《快哉此风赋》

密州快哉亭

苏轼贬密州时所建。

满襟高兴属轩槛,野阔风长真快哉。

——文与可《寄题密州苏学士快哉亭》

黄州快哉亭

张怀民(字倔佺)贬黄州时所建请苏轼为之命名。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1) 请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完成文言词语整理单。

文言文一词多义整理单

字词

例句

小结

之者谁 (  )——《醉翁亭记》

②自为记,以见其义 (名称) ——《醒心亭记》

词性不同会使词义不同

①人从太守游而乐(知道) ——《醉翁亭记》

②苏轼贬密州时所建(  )填序号A.知州B.做知州

词类活用会使词义不同

①以夫群山之相环(看见) ——《醒心亭记》

②自为记,以其名义(  ) ——《醒心亭记》

通假运用会使词义不同

(2) 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三座滁州亭建亭地点的相同之处。
(3) 材料一中多次出现“乐”字,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欧阳修之乐”的理解。
(4) 下面这位诗人登临快哉亭所引发的情感,是否符合苏轼为亭命名的本意?请结合诗歌内容和材料二作简要阐述。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花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贺铸:北宋词人,因喜谈世事,每忤权贵,屡受排抑。②黄花:菊花。

(5) 古代文人为何喜爱建亭、登亭?请根据右图中亭子的建筑特点及上述诗文材料,简要概括出至少两个原因。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通假字;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又何焉  间:参与 B. 小大之  狱:监狱 C. 小惠未  徧:通“遍”遍及 D. 克之    故:所以
(2)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视辙乱    安陵君许寡人 B. 小大狱      公将鼓 C. 衰        濯清涟不妖 D. 不能察      我之死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 文第一段中曹刿认为: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C. 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的镇定自若和鲁庄公的急功冒进。 D. 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壮丽景象) B. 宠辱忘,把酒临风(一并、一起) C. 暮冥冥,虎啸猿啼(迫近) D.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度)
(2)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览物情,得无异乎/先天下忧而忧 B. 重修岳阳楼/见渔人,大惊 C. 强饮三大白别/杂然前陈者 D. 岳阳楼之大观也/居庙堂之高忧其民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 文中“其喜洋洋者矣”的“喜”和“后天下之乐而乐”中“乐”含义是相同的。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 D. “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段以阴暗凄凉之景烘托迁客骚人内心的悲伤,第四段则以明媚绚丽之景烘托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陇西李幼卿,字长夫,右庶子滁州,而滁人之饥者粒,流者召,乃至无讼以听。居多暇日,常寄傲此山下。因凿石引泉,酾其流以为溪。溪左右建上下坊,作禅堂、琴台,以环之。予状述曰:自有此山,便有此泉。山不过十仞,溪不袤数丈,怪石皑皑,涌湍潺潺。洞壑无底,云兴其间。仲春气至,万木华发。公登山乐,乐者毕同。无小无大,乘兴公。公举觞酒,酒酣气振。舍瑟咏歌,同风舞雩。时时醉归,与夕鸟俱。

(节选自独孤及《琅琊溪述》,有删改)

①右庶子:皇帝的侍从官。②领:治理。③讼:案件。④酾(shī):疏导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伛偻提携                 伛偻:老人 B. 太守之其乐             乐:以……为乐 C. 居多暇日               故:旧的、原来的 D. 乘兴公                 从:跟随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前陈者             则北通巫峡 B. 宴酣乐                 常寄傲此山 C. 醒能述文者             右庶子领滁州 D. 不知人之乐             予状述曰
(3) 下列对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幼卿和欧阳修都是滁州的地方官,在任期间励精图治,均作出了造福一方的政绩。 B. 李幼卿和欧阳修都做过滁州的知州,都有相同的雅趣喜好:寄情山水,开怀畅饮。 C. 两文都提到了“乐”,都写到了山水之乐、宴饮之乐、歌舞之乐、禽鸟之乐等。 D. 李幼卿和欧阳修都有与民同乐的情怀,两文都写到了他们与百姓其乐融融的画面。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