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点表示植物细胞释放的二氧化碳较多,这些二氧化碳是的产物。
(2)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点所对应的浓度。
(3)实线和虚线相交于C点,对于C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C点时,植物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B.C点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
C.C点时,有氧呼吸强度最弱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50
2.25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在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建立假设】这些气体是不是氧气呢?
同学们想到了可以(填检验氧气的方法)来验证,这个方法需要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可以等排水口排出足够体积(约水)的水后,将注射器插入瓶口抽取气体,进行检验.
【反思与讨论】
同学们一致认为,以上实验过程的操作有一步是多余的.这一步是;还有同学认为用注射器不方便,可以改成图二的装置,将一根空的橡皮导管连接瓶口,先用止水夹夹住导管,等排水口排出约水后,再打开导管的止水夹就可以直接进行检验,可是同学们多次实验后都失败了.
老师指出他们的操作合理但结论错误.正确的结论应该是.
资料一:该草莓大棚内24小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如图甲
甲
温度(℃)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毫克小时)
3.15
3.85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毫克/小时)
1.60
资料二:该草莓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实验结果如上表(其中: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取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甲、乙,装满水后分别放入等量的金鱼藻,测出瓶中水的含氧量后盖上瓶盖。然后将甲包上黑胶布,乙不作处理。放在同样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n小时,再次测出瓶中水的含氧量,两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n小时内甲瓶金鱼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 g;乙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