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各小题。
小越对露营很感兴趣,收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露营是一种短时的户外生活方式,通常露营者会携带帐篷和其他必要的装备在户外扎营,过夜或不过夜,并与其他户外活动联系,如徒步、钓鱼、游泳等。根据不同的方式,露营可以分为传统露营、休闲露营、精致露营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度假需求的增加,露营行业市场展现出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据《2022-2023年中国露营行业研究及标杆企业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到1134.7亿元,同比增长51.8%;带动市场规模为5816.1亿元,同比增长52.6%。预计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将升至2483.2亿元,带动市场规模将达到14402.8亿元。
但近来露营这一旅行圈的“新宠”似乎遇到了发展瓶颈,旅行平台上搜索热度下降,行业疾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开始觉得露营挺有新鲜感,可去的营地多了以后才发现,各营地同质化比较明显,缺乏特色。有些营地和宣传差距较大,实地体验后可能会失望。还有一些营地缺乏基本的服务意识,几乎是全自助式。”经常和朋友露营的小高道出了目前露营产业发展参差不齐的“痛点”。
为了促进露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政府部门鼓励发展自驾车旅居车露营地、帐篷露营地、青少年营地等多种营地形态,满足多样化露营需求,发挥旅游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露营行业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
(整理自《2024-2030年中国露营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人民网)
材料二:
今年,精致露营不吃香了,而大众化、轻量化的休闲露营,反而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楼下草坪、街心公园,随处可见铺上野餐垫、搭个帐篷的平民款露营党。这种平价、方便的松弛感,或许是“搬家式”精致露营所不能体会的。
南都民调中心曾面向广州公园露营人群发起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受访者主要是去越秀区的公园露营。其中去麓湖公园露营的受访者最多,比例为40.29%;其次是传祺公园,去的受访者有36.52%。
但调查中也发现,露营的火爆,给公园带来的不只是热度,还有考验。受访者对“公园帐篷区是否便捷”和“如何做好安全保障”这两个问题最关心,问卷结果如下:

纵观调查结果,露营爆火的同时,也在考验各大公园相应的配套设施完善程度和管理水平能力,提档、升级、优化迫在眉睫。
(整理自《南方都市报》)
材料三:
“请文明露营,不要乱丢垃圾……”8月4日下午,广州大学城“共享绿地”志愿者领队、广州大学大三学生彭浩带领多名志愿者顶着烈日、冒着高温,来到广州大学城共享绿地之一的梁明诚雕塑园,开展“绿美守护劝导”志愿服务。
在劝导的过程中,志愿者还对游客乱丢在草地上的垃圾进行捡拾,然后统一放到附近的垃圾桶里;同时,对那些乱停放的共享单车进行整理。
彭浩在广州大学城做志愿者有三年了。他告诉记者,今年暑假,他参加了广州大学城“共享绿地”志愿者团队,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的上午10点到12点、下午4点到6点,或是到梁明诚雕塑园,或是到中心湖紫荆园进行文明劝导,倡导“无痕露营”理念,引导游客文明露营,及时制止各类破坏环境生态的行为,树立文明、健康、绿色旅游新风尚。
“无痕露营”就是不留下任何露营的痕迹,也就是露营完后要将所有的生活垃圾全部带回,不给环境造成任何负担。我们人类是自然界的一种生物,和其他动植物一样,人类生存必需的环境和衣食住行所需要的材料都离不开大自然。露营地也是一种自然资源,保护好露营地才能实现可持续利用。
(整理自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