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起名那点事 | ||||
| 名 | 字 | 号 | 谥号 |
由来 | 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说文解字》
|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典礼上》 [注释]①孔補达注;“字者,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直呼共名。故冠而加字。” | 自己或他人所起,用于自称或者他人称呼的名称。 | 古人去世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褒贬的一种称号。 |
取名方式 | ①紧跟潮流:魏晋南北朝偏爱“之”,如画家顾恺之、书法家王羲之等。 ②父母期许:汉代将军霍去病、汉代音乐家李延年等。 | ①同义互训:如诸葛亮,字孔明。 ②反义机对:如朱蔗,字元晦。 ③连义推想;如关羽,字云长,取庄子《逍遥游》:“(1) 。”由“翼”想到羽毛,进而由“云”推想到云长。 | ①同“书斋”名:如纪昀别号“阅微草堂” ②追随潮流;唐宋时期佛教盛行,许多文人以“居士”为号,如李白号“(2) ” |
小语:查阅“名”的由来后,我还是不懂画线句的意思。
小文:这句话的意思是:(1)。
小语:了解“字”的由来后,我想起了《富贵不能淫》中的“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看来“笄”和“冠”的意思差不多。
小文:没错。“笄”为行笄礼,指(2)。这还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女子未婚叫“待字闺中”:(3)。
小语:我还发现韩愈之字“退之”的取名方式,肯定属于(4)。(选择正确的一项:①同义互训 ②反义相对 ③连义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