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式浪漫如同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密码,使我们在科技飞速发展间仍能感受文化之美;在人们奋力奔跑之余,不忘为何出发。为弘扬传统文化,市教委开展“以文化之笔,书写时代华章”活动,邀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1) 校团委为参加此次活动,精心设计了“满庭芳华”展示环节,将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色彩,请你参与完成拟定活动名称的任务。

活动一:以舞演武,“咏春”再现

活动二:说唱鼓乐,“编钟”齐鸣

活动三:

活动四:

(2) 中国式浪漫,是历史的念念不忘,是今朝的悠悠回响。中国人的浪漫,藏在仰望星空之时。月球车叫“玉兔”,探月工程叫“嫦娥”,深海潜水器叫“蛟龙”,南极科考站叫“昆仑”……请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你的爱国之情。(不少于50字)
(3) 少年意气,时代担当。铿锵有力的呐喊奏响中华少年意气,映照华夏民族深藏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请根据上联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少年有梦存远志;

下联:

【考点】
活动设计; 对联; 语言生动; 语言得体;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性学习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参加“数字赋能学习生活”读书节,请你精心准备。

【媒体资源】近年来,我国加快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5G、数据中心、卫星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与发展,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水平快速提升。数字技术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深刻改变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生态。前不久,一份网络平台的读书生态数据报告显示,《我与地坛》正成为最受欢迎的名著经典,在一次直播中,仅推荐28分钟,该书便卖出了25.2万本。网络打破了传播界限,让读书学习走进日常、变成习惯,人们利用空隙时间看电子书、听音频课,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2023年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我国当年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7亿。

(摘编自桂从路《让网络多一些书香》等,新华社2024年5月20日)

【校园快讯】日前,八年级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开设物理与地理学科兴趣课,引发了广泛热议。在《建造倍力桥》一课中,李老师将生成式智能纳入教学过程,利用ChatGPT(聊天机器人程序)工具辅助教学。同学们通过与ChatGPT一对一问答,主动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解决问题,结合人工智能指导,亲手搭建倍力桥木制模型,实验参与度达到“1+1>2”的效果。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1) 宣传组准备在校园悬挂一些对联营造氛围,请你根据以下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文化发展 下联:

上联:物理课地理课课课有趣 下联:

(2) 同学们为读书节准备了精彩的节目,请你为以下两个节目撰写一段串词。

节目1:主题诵读《数字为学习赋能》节目2:小品《1+1>2》

(3) 读书节安排了“与语文老师面对面”访谈活动,请你围绕读书节主题,设计3个问题,向语文老师提问。

示例:怎样让电子阅读更好地服务我们的语文学习?

综合性学习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如何将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视听形象,始终是文化类节目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从近年的热点节目来看,跨界已成为创新节目形式、“活化”文化经典的重要方式。它不仅体现为综艺、访谈、纪录片、短剧等不同节目形态的互动与融合,也表现为创作者尝试从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其他艺术门类中寻找契合点,丰富表现手段,用审美的力量唤醒经典。

《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将戏剧舞台作为主场景,在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戏剧情境中刻画历史人物、讲述历史故事,将观众带回历史文化现场。《经典咏流传》则以现代音乐韵律激活诗词之美,通过对“听觉意象”的塑造展现诗词意境。《美术里的中国》不只聚焦绘画技艺,也将作品背后那些“不可见”的历史时刻、画家的精神世界,转化为折射着中华历史的精彩故事。这些节目既传播了优秀传统文化,也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1) 光明中学九(2)班开展“文化跨界活化经典”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栏目。

栏目示例:《美术里的中国》       《遇见天坛》

设计栏目:       

(2)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请从下列短语中选择最合适的组成下联,填在横线上。

传承   璀璨   文明   保护   中华   文化遗产   神州

上联:唤醒华夏优秀经典

下联:

综合性学习 普通